德班会议艰难“破局” 《京都议定书》得延续
气候大会恰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某些发达国家的真面孔
观察背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开幕。由于在此前年内已分别在曼谷、波恩、巴拿马举行的三次预备会议和谈判都进展不大,各方对会议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表示不乐观。经过努力,原定于12月9日闭幕的会议在经过加时后于12月11日清晨落幕。大会最终通过决议,决定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正式启动绿色气候基金。然而仅仅一天后,12月12日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签署又退出的国家。
在南非德班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经过各方激烈讨价还价,在延期两天之后终于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又往前迈进了关键一步。
大会成果主要有三:一是继续《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于2013年开始实施,从而避免了第一承诺期在2012年到期之后出现空当;二是正式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并成立了基金管理框架;三是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由其负责在2015年前制定一个适用于所有《公约》缔约方的法律工具,各缔约方应从2020年开始,根据该法律工具探讨如何减排温室气体。
大会达成的协议是各方相互妥协与平衡的产物,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两个根本诉求得到回应,即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进一步减排,并应在2012年5月1日前提交各自的量化减排承诺;明确“绿色气候基金”为《公约》框架下金融机制的操作实体,成立基金董事会。另一方面,成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则是照顾欧盟的主张。
大会协议仍然存在明显的缺陷,“第二承诺期”缺乏实施细节,加之美国、日本、加拿大明确拒绝,致使制约发达国家的减排新安排大打折扣。“绿色气候基金”的经费来源也是个大问题,发达国家承诺的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仍然是“空头支票”。
德班气候大会也再次折射出全球治理与“集体行动”的困境,其根源在于国际体系的本质并未改变,国际制度难以有效约束唯我独尊的超级大国,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分担与权力分享上难以协调一致。
由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四个新兴大国组成的“基础四国”,在谈判中相互团结,据理力争,当仁不让,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成为建立公正合理的“气候新秩序”的关键力量。
作为“负责任与发展中的世界大国”,中国在大会中一方面坚持原则,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与发达国家须在第二承诺期继续量化减排,中国的“气候外交”强调分清责任;另一方面也显示灵活与展现诚意,对2020年以后的全球减排新安排持开放立场,对谈判起到了建设性的引领作用。(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长 陈向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