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欧债危机显德国主导地位 欧洲民众“爱恨交加”

2012年01月13日 09:24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法国总统萨科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和意大利总理蒙蒂日前相继飞抵德国,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会商欧债危机对策,凸显了德国在解决这场危机中的主导地位。一些媒体甚至出现了欧债危机将让德国主宰欧洲的评论。慕尼黑大学应用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维尔纳·魏登费尔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无论是出于平衡的考虑,还是解决危机的必要,德国都必须进一步加强同其他欧盟国家的协调。

  一个全新陌生角色

  《金融时报》德国版近日刊文称,过去的2011年是“德式”欧洲之年。二战之后的几十年里,德国是将本国利益同其他欧洲国家协同起来的“模范学生”,但2011年的欧债危机给德国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陌生的角色。

  德国的政治影响力上升在欧洲引起不同看法。蒙蒂在11日访德前说:“如果在可预见的未来,意大利人无法看到自己节约和改革的成果,他们将反对欧洲,反对德国这个不宽容政策的代表,也会反对欧洲央行。”捷克外长施瓦岑贝格表示,欧盟一些较小的国家感到受了冷落:德国和法国坐在一起商谈,然后就把欧债危机解决方案通知其他国家。但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说:“相对于德国的强大,我更害怕德国的无所作为。”

  主张救助挂钩改革

  德国政府在欧债危机上的立场开始并不明朗。去年12月的欧盟首脑会议决定加强对成员国财政监管后,默克尔处理欧元危机的策略才得到民意认可。

  柏林洪堡大学经济理论研究所教授米歇尔·布尔达对本报记者表示,德国政府对待欧债危机的立场是,不能坐视不管,但必须将救助同改革挂钩。德国要求希腊等国进行改革,实行资产私有化等措施。德国经济研究所专家多罗特亚·舍费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欧债危机意味着欧洲事务在德国的日常政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与此同时,德国执政联盟内联盟党与自由民主党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自由民主党曾坚决反对德国向欧洲稳定机制注资,后因党内意见分歧作罢。在1月9日默克尔发表声明支持征收金融交易税后,自由民主党内认为征收金融交易税必须在所有欧盟国家同时实施,否则法兰克福的金融业务可能流向伦敦。

  欧洲民众爱恨交加

  德国《世界报》日前一篇评论说,“欧债危机将让德国主宰欧洲……欧洲民众对德国爱恨交加”。欧洲国家希望德国向所有人伸出援手,但又不能附加条件,否则德国就是欧洲的“坏孩子”,或者是把主观意志强加于人。

  英国阿斯顿大学教授彼德森对媒体表示,以往在处理欧洲事务中,德国有意同法国保持微妙平衡,法国发挥政治主导作用,德国则贡献经济实力。如今法国经济不振,欧洲所有目光都投向德国,德国处在“舍我其谁”的地位。

  魏登费尔德指出,如今大多数德国民众认同欧盟对于德国的重要作用,因为欧盟给德国带来的利益是欧盟成立前无法想象的。欧债危机一个重要原因是欧元缺少支撑它的政治框架。这需要所有欧元区国家共同参与构建,仅靠德国无法完成。无论是应对其他国家的批评,还是为解决欧元危机,德国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同其他国家协调,形成共同的领导力量。

  (本报驻德国记者 黄发红 管克江 郑 红)

  点 评

  丁纯(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是欧洲的宿命,也是德国的纠结”,这或许最贴切地反映了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恶化中的德国和欧洲的关系以及危机对德国政经的影响。

  首先,欧债危机的解决,必须仰仗德国的经济实力和德国维护欧洲一体化的政治意愿,德国的“老大”地位和举足轻重的角色作用也因之不断在转换和被夯实。此次危机中随着法国经济实力不济、英国的“光荣独立”,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约定俗成的“法德轴心”正在蜕变为“德法轴心”,德国已经走出了战后德国“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悖论。

  其次,这一转变也带来对欧洲邻国的深深纠结,在批评从欧元区中获得最大收益的德国见死不救、以邻为壑的同时,纷纷质疑:“德式”欧洲央行、严厉要求别国严肃财政纪律、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等,德国莫非真要推进“德国的欧洲”?

  最后,危机对德国政局影响也不小。对于愈演愈烈的欧洲债务危机,“救还是不救,如何援救?”导致了德国政坛执政党内部严重分歧,联合政府被削弱,甚至直接威胁到了总理默克尔的命运。但最近德国电视二台对默克尔处理欧债危机63%的认可民调,反映了大多数德国民众对维护欧洲一体化认同和对德国援救行动的逐渐理解。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