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制造业外移在国内雇佣人数减少 中产阶级沦落
中新网1月31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31日报道,苹果公司去年售出7000万部iPhone、3000万台iPad和5900万件其它产品,但全非“美国制造”。制造业工作的大规模外移或消失,具体而微说明了牛津字典2011年选出的代表字:“窘迫的中产阶级”。
曾任职苹果公司工程师的萨拉戈札成为20年来美国中产阶级沦落的极佳例子。
萨拉戈札大学毕业,1995年32岁时进入加州糜鹿林市的苹果制造厂担任工程师,他志得意满,年薪5万美元。
但当时,电子工业的剧变已悄悄上演,在加州制造一台价值1500美元的计算机,不含材料的费用是22美元,在新加坡是6美元,在台湾是4.85美元。
不久后,萨拉戈札的工作增加为每天12小时,连周六都要上班。2002年,他遭苹果解雇。当了几个月高中教师后,他想再回科技业,但苹果已把糜鹿市工厂变成电话客服中心。
萨拉戈札后来屈就一家专为苹果检修iPhone和iPad的电子工厂,担任临时雇员,时薪10美元,没有任何福利。
2005年以后,苹果产品红不让,股价从每股45美元涨到427美元,最大的受益者是高阶经理人,一个个坐拥高薪。但这家超级赚的公司,雇佣了多少美国人?苹果目前在美雇用4.3万人、海外2万人;另有70万人受雇于亚洲和欧洲的苹果代工厂。
与上个世纪50年代执美国产业牛耳的通用汽车相较,当年通用雇用40万名美国人。即使是80年代的奇异,也曾雇用数十万名美国员工。曾任美国劳工部首席经济学家的贝西。史帝文生说,过去那种即使不赚钱也自觉有义务支持劳工的公司已消失,如今,获利和效率才是王道。
苹果公司主管说,世界已变,不能仅用雇用多少员工来衡量其对国家的贡献,一名苹果主管说:“我们没有义务要解决美国的问题。我们唯一义务是制作出最佳产品。”
展望未来,美国企业是否能藉由创新,再造千百万个新工作?业界和学界的看法都是不确定。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卡兹认为,新的中产阶级工作最后还是会出现,但现在40多岁的这一代,届时可能缺乏必备的技能,再也找不到回归中产阶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