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危机检验大国储油库 西方不声不响加紧存油(2)
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项目由联邦政府能源部组织实施,由得克萨斯和路易斯安那两个州内、沿墨西哥湾一带的5个地下储备基地构成。美国目前的战略石油储备高达7.27亿桶,商业原油库存也有3.5亿桶。现在,美国各地的原油储备仓库已经接近存储能力极限,据称足够满足国内158天的需求。另外,每天航行在世界各大洋的美国各石油公司油轮相当于储备8000万桶原油,等于全世界一天的石油产量。美国巨量的石油储备,成为美国实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欧洲,多数国家都制定法律,要求储备应能满足90天的成品油消费。为了节约储存费用,欧洲石油储备中更多的是成品油。德国现有储备大约50%是成品油。法国还把10%的石油储备在本土以外,通过政府间协议的方式进行。
日本的石油需求几乎全部来自国外,去年东日本大地震以后,多座核电站关闭,因此日本对石油储备更加重视。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已经相继建成了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除了十大基地,日本政府还从民间租借了18处石油储备设施。《日本经济新闻》曾称,日本的国家石油储备量达到103天的原油进口量,与民间石油企业石油储备量相加,相当于184天的原油进口量。石油储备要耗费大量外汇,一般企业很难负担得起,为此日本政府专门设立“日本石油公团”,支援民间企业储备石油。
西方从不轻易动用储备油
尽管石油储备充分,但西方在确保石油供应多样化的同时,从长远着想,开始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日本时政类杂志《AGORA》今年1月刊的文章称,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但美国早在小布什政府时期就制定“新国家能源战略”:计划至2030年将美国整体对石油的依赖度减少至40%以下,其中运输部门对石油的依赖度减少80%。文章呼吁,日本现在应考虑彻底消除运输部门对石油的依赖,留给日本生存的道路就是“脱石油”。
实际上,西方国家对动用石油储备也十分谨慎。在美国,只有在“进口石油或国内石油出现供应中断或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总统才可以动用石油储备。一旦决定动用,效率非常惊人。从开始决策到投放市场,只需13天。美国最多可每天投放430万桶储备,持续158天。美国甚至在打响伊拉克战争前后国际油价高企时,也能顶住压力,丝毫不动用石油储备。截至目前,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只在1991年发动“沙漠风暴行动”与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来袭情况下动用过两次。
中印石油家底引关注
“较富裕的石油消费国储备可以起到抵御全球市场动荡的缓冲器的作用,我们也必须敦促中国和印度加入新的全球石油储备协调释放体系。”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专家列瓦伊日前这样公开表示。他说,随着石油需求转向亚洲,应对石油供应冲击的责任也必须随之转移。但没有人真正清楚,中国对中东目前的危机会做出何种反应。人们也不清楚,他们将如何应对油价的大幅上涨。
不久前,菲律宾要求本国石油企业维持足够30天使用的储备量。英国《金融时报》称,菲律宾此举是迄今最为清晰的信号,表明亚洲新兴国家面对危机正力求改善各自的石油安全形势。德意志银行石油分析师日前发表题为《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野心》的报告也称,最近中东的事件“进一步突显战略石油储备对中印两个新兴大国的必要性”。在上一次海湾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时,中国还是石油净出口国,而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仅次于美国。印度是第五大石油进口国,排在韩国、法国和英国之前。但中印两国都不具备西方国家那样的战略储备。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明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西方国家已经被经济、金融危机困扰好几年,因此想趁这个机会收拾伊朗,成为其转移危机的出口。而西方国家巨量的石油储备,无疑为它们这么做增添了不少底气。
刘明说,中国从5年前开始建立自己的石油储备战略基地,比如在黄海等地,但目前我国石油储备只够现在能源消费45天。他认为,除了应该加快石油储备力度外,更应重视“藏油于民”。目前中国油储主要集中在国家层面,民间储备很少。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石油专家称,中国拥有8万余家民营石油企业,“家底”超过万亿资产,拥有储油能力达10万吨以上的油库至少10座,但由于没有油源,这些具备相当规模的油库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法律身份不明晰也构成“藏油于民”的先天不足。他说,实际上,“藏油于民”已成为各国石油储备主要方面。欧美、日、韩等国的石油储备都有民间组织机构的参与,并占据着很大的份额。德国施行“联盟储备”机制,官民联盟储备量、政府储备、民间储备比率为57∶17∶26;日本民间石油储备达到77天,占据国家总储量的46.4%。(记者 纪双城 青木 丁大伟 李珍 赵毛兵 陶短房 徐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