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统武尔夫辞职 分析称其政德太弱难担大任
德国总统武尔夫2月17日宣布辞职,理由是自己失去多数民众的信任,已无法履行总统职能。这是不到两年时间里第二位辞职的德国总统。总统在德国虽无太大实权,但作为一国元首,对外代表国家,对内签署法令。选举总统的程序非常郑重,其去职也非同儿戏。
细究武尔夫辞职的原因,是其在担任下萨克森州州长期间的陈年旧事,包括度假时朋友垫付酒店费用,通过私人关系申请低息房贷,接受过他人送给儿子的豪华玩具汽车等。在不少人眼里,这些事情似乎不值得大惊小怪。堂堂一国总统,住个免费酒店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可自从去年12月丑闻曝光以来,德国媒体和部分政界人士却不依不饶,非要武尔夫把事情一一说清楚并承担责任。武尔夫起初闪烁其词,直到今年2月16日,下萨克森州检察官向国会提出申请,要求取消武尔夫的刑事豁免权,以便调查他是否有受贿罪。一旦申请获批,这将是德国几十年来首次有在职总统被刑事调查。武尔夫深知“硬扛”下去只会徒增羞辱,第二天便提出辞职,但坚称自己没有触犯法律。
表面上看,是德国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把总统拉下了马。不过最早曝光丑闻的《图片报》辩解道,是武尔夫自己葬送了政治前程。“这不是一个政治家同朋友们一起度假喝杯橙汁那么简单。问题的实质在于诚实、信誉和法律。媒体不过是质疑了他是否符合从政的条件。”“明镜在线”说,总统应是国家的道德模范,做不到就得辞职。民意调查显示,德国民众开始都支持武尔夫留任,但随着丑闻不断披露,多数人改变了态度。
评判从政条件时,德国舆论特别看重政德。去年3月,德国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因博士论文涉嫌抄袭被迫辞职。古滕贝格37岁就担任了联邦经济部长,被认为是接替总理默克尔的热门人选,但抄袭丑闻迫使其不敢再问政事。
德国民众对政治家的品德问题“斤斤计较”,是因为他们认为,政治家的个人品行能决定公权力究竟是为民服务,还是为己谋私,并且会产生示范效应。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强调,政治家应当是公众的榜样,因为“缺乏基本价值观的政治是没有良知的政治,是在道德上毫无顾忌的政治”。施密特进一步要求政治家、法官、医生和教授等“精英人士”承担起公共道德责任,并带动全社会重建道德规范。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当面对两难抉择时,德国公众同样认为“德”更重要。(管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