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未来可用iPhone等智能手机呼叫火力支援(图)
也许有一天,iPhone手机会像枪支弹药一样,成为士兵上战场的标配,这并不是痴人说梦。
2011年7月,美国陆军就在新墨西哥州及得克萨斯州的白沙与布利斯堡训练基地,完成了一个智能手机军事应用项目的测试。在此期间,美国军方共对300多台智能手机进行了测评。
之后,陆军主管测试项目的军官迈克尔·麦卡锡表示,第一批配备智能手机的官兵有望于2012年下半年被派驻海外。智能手机在战场上有什么用?
军民融合的典范
智能手机引发美国军方关注,背后是军民融合的传统。美军因弹道计算需求而研制出全球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为提高导弹精确性而开发了全球定位系统,由于“信息高速公路”建设造就了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产业。但美国军方认为,信息化革命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很多军事技术根植于民用技术。
正是秉持军民融合理念,美国军方敏锐地捕捉到智能手机的潜在军事应用价值。2009年,美国陆军副参谋长彼得·基亚雷利上将就说,“像iPhone这样的智能手机能帮助陆军实现部队及装备的快速部署和移动。”
2010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宣布,它正在招标可能专用于军事(或更广泛的国家安全)领域的iPhone或谷歌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几天后,它又宣布计划未来将自己的3G网络用于战争,同时还开办一个智能手机军事应用软件商店。
美国陆军随后也宣布,将举办一个名为“陆军软件”的挑战赛,以鼓励陆军官兵及文职人员开发智能手机应用软件。
显然,只要设想一下美军数以万计的官兵都将通过配发的智能手机,连接到安全的移动互联网的前景,我们就会发现,美国军方对智能手机的潜在需求是巨大的。也正因为如此,美国各大军火商业公司纷纷加盟其中,以争取从军方赢得智能手机的订单。
其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对智能手机的经济效益十分看好,认为只要能开发出军方满意的产品,就一定能盈利。为此,该公司正致力于对智能手机进行改进,以使其更适用于战场环境,同时也在研发能应用于战场通信的移动电话网。
雷神公司“网络中心系统”程序与技术开发部主任图沙尔·帕特尔则认为,智能手机最终能给公司创造收益的,在于硬件和系统的开发,而不是应用软件的研发。
为此,雷神公司正在进行一项名为“雷神智能战术系统”的智能手机研发项目。该系统将通过向战场环境中的士兵传输图片及视频的方式,使其能从分布式通用地面站系统集成中枢(DIB)获得资料。
此外,该公司研发的智能手机还可将10~20名战友列入手机中的“好友名单”,并实时跟踪彼此在战场上的动向,而每个战友的位置都可在手机地图上标示出来。不仅如此,手机还可与战场附近上空巡弋的无人机联接,实时接收其拍摄的战场画面信息。
而波音公司也正在为“旅级战斗队”信息化项目研发智能手机,旨在将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的覆盖范围延伸至普通的士兵。
作战指挥的变革
智能手机上战场的好处就在于,它能驱散战场迷雾,变革作战指挥,实现协同作战。
具体而言,智能手机扩展了前线战士感知战场态势的能力,使其可以操纵无人机进行情报侦察,帮助狙击手精确射击,甚至是发射导弹轰炸锁定目标。
据说,波音公司已投入一个类似于“iPhone手机应用程序商店”的项目。比如对第82空降师的官兵来说,处理一个抓获的恐怖嫌犯的时间要3~4个小时。这还不包括将他们从战场送到可以对其进行审问的战场中心之类的地方所要花费的时间。在应用该公司开发的一个处理嫌犯的应用程序后,嫌犯处理就简单多了。只要打开程序,启动iPhone相机,拍下所抓获人员的照片,在手机上输入抓获嫌犯的时间、地点,然后通过智能手机连接到一个安全的移动互联网,这些信息就可以很快传递到战术作战中心或情报人员手中。
再如,精确火力打击。陆军和波音公司官员就曾试想:在激烈的战斗中,当一名特种部队小队队长想呼叫火力支援时,只需手持一部智能手机,打开一种“目标定位”的应用程序,把数据传递到“加速精确迫击炮弹计划”,其结果就像一个在阿富汗的美军士兵请求火力支援,在不伤及平民的情况下,消灭掉塔利班的游击队或是狙击手。
总之,美军官员表示,未来军用智能手机将与枪支弹药一样,成为美陆军士兵的必备装备。士兵们不仅可以使用手机的短信功能随时报告周围战场环境,还可拍摄战场环境照片自动搭配GPS信息向上汇报。这项功能对于缩短打击时间至关重要,比如侦察部队发现、确定重要打击目标并通过网络上传照片后,远在千里之外的指挥部可据此迅速完成巡航导弹的目标匹配制导,从而提高打击效率。
技术决胜的战略
作为比较精密的电子产品,智能手机的电路必须在较稳定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工作,如果手机经常在潮湿或尘土飞扬的环境工作,或受到强烈震动,就有可能死机。而这又恰恰是战场常见的环境。要让智能手机适应恶劣的战场环境,必须加强其抗摔打性和耐用性。
智能手机军事化的另一重大障碍是它的安全性。士兵使用的智能手机,必须处理好数据网络以防泄密。智能手机实质上并非由终端用户掌握,而是由无线服务供应商和操作系统发行商两大实体掌握,必须确保智能手机运行的网络安全稳定和手机操作系统的级别控制。
智能手机采取的是计算机程序,这就存在着被黑客侵入的风险。如果士兵阵亡或受伤,应该使敌人无法通过他们的手机进入作战、情报等平台。美军设想把通用出入卡甚至将指纹或虹膜扫描等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到手机中,以保证只有使用者本人才可以访问。
当然,一个重要的基础是有安全稳定的网络覆盖,而常见的大型手机基站却不适合炮火纷飞的战场。为解决这个问题,美军在手机上配置天线触角,用以提高接收军方地面基站或空中的网络信号能力。同时,要求争取研制出体积与一个小冰箱相当,甚至更小一些的基站,便于前线人员机动使用。
尽管智能手机走上战场还有不少障碍,但美军仍然孜孜以求,背后的原因就是美军“技术决胜”的战略思维。美国的军事战略与高科技紧密相关,强调“技术决胜”思想。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前副主席杰里迈亚上将曾把技术领先列为美国军事战略的九大内容之一,称“技术领先是美国武装力量的一个标志”。
美国的武器装备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如美国内战时的自动步枪、水雷、装甲战舰,一战时期的坦克和飞机,后来的航空母舰、原子弹、战略轰战机、导弹、核潜艇、巡航导弹、中子弹、航天飞机、隐形飞机等。可以说,美国凭借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始终保持武器装备的优势,从而取得对敌人的火力优势,并掌握了制空权和制海权。由于美军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所以在每次战争中的伤亡人数几乎都远少于敌方。而智能手机走上战场,正是美军保持技术优势,“技术决胜”战略思维的一个具体反映。
(曾华锋 石海明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