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印度烈火-5导弹 射程可覆盖整个亚洲(图)
印度已开始为雄心勃勃的战略导弹的首次试射做最后准备了。据《印度时报》2月26日援引最高国防消息人士的话说,射程达5000公里的烈火-5远程弹道导弹正进行射前阶段的技术及后勤检查工作,预计试射将于3月底到4月初在奥里萨邦的惠勒岛靶场进行,届时靶场附近的水域将被划为禁区。
烈火-5射程覆盖整个亚洲?
据报道,印度军方对烈火-5导弹期待已久,因为它对印度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价值——部署在印度东部地区,其最大邻国以及驻扎在关岛的美军远程轰炸机部队和第七舰队都将在其威慑范围内;部署在印度西部地区,将可威慑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部署在印度北部地区,其威慑范围则可达到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部署在印度南部地区,将可威慑印度洋的大部分海上目标。一旦成功试射,印度将成为亚洲第二个拥有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
按照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主席V.K·萨拉斯瓦特的说法,采用固体燃料推进的烈火-5重约50吨,弹长17.5米,其诸多设计及性能特性均与已有的烈火-1/2/3/4导弹存在差异,出于可靠性的考虑,即便今年的首次试射取得成功,未来烈火-5还将分三个阶段进行测试,“2014-2015年要进行4-5次验证发射”。
萨拉斯瓦特曾指出,不同于先前依靠铁路机动运输的烈火系列导弹,烈火-5导弹能够进行公路机动发射,而且拥有更高的命中精确度。由于它安装了多弹头分导再入飞行器,可通过编程来分配不同分导弹头打击不同的目标,这将有效降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效率。
关键的“导弹一体化项目”
说起烈火导弹家族,就不能提及印度耿耿于怀的那场50年前的“喜马拉雅之败”。正是由于1962年,印度在蚕食邻国领土的军事冒险中遭到彻底失败,导致印度军队乃至国防工业开始强调弹道导弹的重要性。
跟以色列、南非等国一样,印度也是先以和平目的来掩饰自己在弹道导弹研究领域里的努力。1967年,印度开始实施空间研究和卫星发射计划。1972年,印度进行罗希尼-560两级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发射试验,项目代号“勇士”,有效载荷100公斤,飞行高度达到334公里。
但“勇士”计划没持续多久,便被更具野心的计划所取代。1983年,在时任总理英迪拉·甘地的督促下,DRDO公布其“导弹一体化项目”,这是印度首次提出系统地研制5类导弹:即大地近程弹道导弹(陆军型、空军型和海军型);烈火中程弹道导弹;蓝天防空导弹;三叉戟近程舰载防空导弹;毒蛇反坦克导弹。其中的大地导弹和烈火导弹构成目前印度“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核心。
扑朔迷离的“烈火-TD/TTB”
如果说“导弹一体化研制项目”涉及的多数导弹在技术上有点“小打小闹”的话,从一开始就肩负着战略打击任务的烈火系列弹道导弹就意味着印度人要进行难以估量的技术冒险,因为它在总体布局、燃料配方乃至制导软件等诸多领域都要取得质的突破。
与外界的“想当然”不同,烈火家族的“老大”并非烈火-1型导弹,而是“烈火技术论证/实际验证平台”,一般简称为“烈火-TD/TTB”。据资料显示,烈火-TD/TTB是以印度当时已有的导弹和航天火箭拼凑出的产物,它采用固体燃料的SLV-3运载火箭发动机充当第一级动力,采用液体燃料的大地SS-150近程导弹发动机作为第二级动力。由于难以让两级发动机“配合工作”,该型导弹从1989年5月到1994年2月连续试射10余次才过关。
别看烈火-TD/TTB的动力系统有些“七拼八凑”,但导弹的突防性能却不含糊。该导弹采用了尖端的大气层再入飞行器和末段复合制导方式。前者好似一个装在导弹上的“寄生飞行器”,当导弹进出大气层时,它能依靠自带的约200公斤燃料修正导弹的飞行姿态。再看末段制导系统,它采用由红外焦平面阵列光学导引头和毫米波雷达组成的复合扫描追踪装置,可有效提升命中精度。
先有烈火-2,后有烈火-1
当烈火-TD/TTB尚处于完善时,1998年,巴基斯坦研制出可携带核弹的高里-2导弹,并投入量产。新德里责成卡拉姆团队尽快发展具备实战能力的导弹,项目代号“博克兰-2”,这便是后来的烈火-2型导弹。
烈火-2堪称烈火家族的第一种实战化导弹,其原型于1999年4月11日试射成功。烈火-2的第二次试射于2001年1月17日进行,不仅射程超过2100公里,还携带了模拟核弹(重约1吨)。2002年,烈火-2正式投产,然后列装印度陆军。按照编制,一个烈火-2导弹团拥有8个发射架和至少同等数量的导弹,采用铁路机车发射。
有意思的是,印度国防部对烈火-2“满意过了头”,竟然要求研究机构通过砍掉一级发动机,发展出射程在700-900公里的烈火-1导弹。印度研究机构迅速拿出经过“截肢手术”的烈火-1导弹样品和配套公路机动发射车辆。2002年1月25日,烈火-1导弹首次试射,在飞行700公里后准确击中目标。2003年1月9日又进行了第二次试射。据悉,印度已在两个导弹团部署烈火-1导弹。
“得陇望蜀”研制烈火-3/4
正所谓“得陇望蜀”,烈火-2导弹投入现役,刺激了印度对更高性能导弹的欲望。2003年,已升任DRDO组织主席的钱德尔收到印度国防部的技术需求报告,要求DRDO开展射程达到2500公里的烈火-3导弹的研制,目的是为本国营造可供“二次核打击”之用的工具。
2006年7月9日,DRDO首次试射烈火-3,由于导弹的第一级、第二级发动机脱落时出现技术故障,此次试射以失败而告终。2008年5月,DRDO在奥里萨邦近海的惠勒岛测试场的四号发射塔又进行了烈火-3的第二次试射,但导弹只飞出203公里便扎进了印度洋。对此,印度媒体挖苦说:“烈火-3导弹偏离目标1800公里!”两次试射失败,让DRDO极为沮丧。关键时刻,钱德尔的女助手、毕业于三叉戟工学院的泰西·托马斯博士提出从导弹的气动外形设计和运算上找问题,但这一说法遭到男科学家们的集体抵制。钱德尔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托马斯带头重新计算和设计气动布局。事实证明,这一决定很正确。2010年4月28日,第三次试射烈火-3导弹成功,它也成为“印度首枚穿越赤道的导弹”。
就在烈火-3导弹试射成功后不久,DRDO又宣布:“我们已经有能力制造3500-5500公里射程的导弹。”实际上,DRDO从2005年就开始研制射程达3000公里的烈火-4中程导弹,首枚实弹于2011年11月进行试射,据说“准确命中目标”。据DRDO表示,再经过2-4次测试后,烈火-4将在2013年装备部队。(马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