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周年政坛之变 换相难平朝野纷争(3)
核反思中的“重生元年”
2012年年初,野田发表执政演说,阐述了他所构想的“复兴蓝图”,即把2012年度作为日本的“重生元年”,作为日本首相他将负起对国民的责任,并执行具有决断力的政治。
不过,据外媒报道,就长期研究日本问题的专家理查德•萨缪尔斯(Richard Samuels)赴日实地考察后所见,这场巨大的灾难还未能把日本从政治和经济麻痹中唤醒。
萨缪尔斯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麻省理工学院日本项目的创立者,他计划撰写《国家的重生》(Rebirth of a Nation)一书,前往日本进行实地调研。但经过数月考察,萨缪尔斯决定将书名改为《危机辞令》(The Rhetoric of Crisis)。
萨缪尔斯说,“迄今为止,关于改变的言论似乎多于真正的改变。一直还是如此泾渭分明。”
分析称,在过去12个月里,日本确实已经发生了变化,只是过于缓慢,而且并未引起关注。日本原本庞大的政府债务仍在膨胀,经济不见起色。议会内派系林立,一些关键性决策一拖再拖,面对各项事务的议员们不是例行公事般“达成共识”,就是进行政治交易,主流政党无力解决分歧,难以展现民众渴望的领导力。
而由地震、海啸引发的福岛核危机,无疑是日本政府施政的“硬伤”。这场核危机,让日本国民真正地改变了对核能的认知。日本各界陆续爆发的反核游行抗议不仅展现出这个岛国对核泄漏的恐惧和担忧,也体现出民众对政府核能政策的质疑与不满。
尽管日本政府再三宣扬低强度辐射不会立即威胁民众健康,但核危机之后的“日产食品”,已经登上了世界多国餐桌的“黑名单”。虽然两任首相亲尝农产品以示安全,但大嚼福岛黄瓜的菅直人和亲自品尝福岛米饭的野田佳彦并未让民众“买账”。
2012年2月底,日本一个民间调查委员会公布对福岛核事故长达400页的独立调查,指责灾害发生时首相官邸反应仓促混乱、没有分清职责,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反而阻碍了救灾。而且,调查曝光了时任首相菅直人下令阻止福岛核电站人员全体撤离的内情,令人感叹当时坚守核电站的“福岛五十勇士”今时今日不知命运如何。
3月8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枝野幸男承认,政府在处理福岛核事故时存在信息不畅现象,影响了事故处理进程。9日,日本政府公开的“原子能灾害对策总部”会议纪要显示,地震发生当晚,就福岛核电站事故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已有人指出存在反应堆丧失冷却功能直至堆芯熔化的可能性。这也再次证明,政府虽然考虑了必须大范围疏散居民的最坏状况,却没有充分公开信息。
核能曾是日本唯一的出路。但如今,这把“双刃剑”却让整个国家在疼痛中陷入深刻的“核反思”,其影响力甚至远渡欧洲,主要核能大国德国从此与核电挥别。
但鲜有迹象表明,日本会与核电彻底告别,充斥着明争暗斗的政坛放下隔阂团结一心,发起一场实质性政治和经济变革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只有卸任后的菅直人终于摆脱政事纷扰。他以苦行僧装扮踏上朝拜、祈福之旅,与普通日本民众一道,在“重生元年”里踽踽而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