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战略寻求再平衡 美欧关系从特殊走向正常(2)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根也在最近布鲁金斯学会的一次研讨会上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卡根认为,美欧双方都需要在“力量的各个维度上”一起保持强大,因为世界地缘政治正日益具有竞争性,“一些大的竞争者如中国与俄罗斯与我们的价值观显著不同”,“他们也正在塑造国际体系”,所以美欧伙伴关系至关重要。他说,欧盟曾以为世界会进入“历史终结阶段”,地缘经济比地缘政治重要,软实力比硬实力重要,欧盟将是新国际体系中的成功榜样;但欧盟错了,历史并未终结,地缘经济并未取代地缘政治,硬实力仍然重要,世界回到各种全球性的角逐。卡根认为欧盟的硬实力相对来说一直在下降,欧盟以其现在的形式能否在大国角逐时代有效竞争是个问题。
显然,在这些美国战略家眼中,欧洲关系到美国在新兴地区乃至全球与新兴大国竞争的能力。在此次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亚洲安全成为正式议题之一,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日前先后访问布鲁塞尔和伦敦,与欧盟及英国官员讨论与亚太地区相关的政治和安全话题,商议如何增进美欧在亚太地区的合作。
库普钱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亚太地区的强劲经济增长,在未来几十年内美欧都希望从扩展的亚太市场中受益,双方在亚太的经济利益是相似可比的,但一个很大的不同是,欧盟在亚太不是一个战略性角色,美国在安全与地缘政治上则更深地卷入亚太。库普钱认为,在中国政策或者东亚政策上,美欧之间没有什么大的分歧。
欧洲适时而变
美国决定将外交和安全政策重心转向亚洲后,欧洲一些国家表现出困惑、不安和警醒。在2月初举行的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会议主席伊申格尔说,美国的战略转向将导致全球力量格局的变化,欧洲也面临严峻课题:欧洲的地位、目的和在全球的作用是什么?从会议讨论的主要趋向看,欧洲各国认为美国战略调整已成必然,今后欧洲必须在安全防务上承担更多责任。
应对之策需调整
英国前外交大臣聂伟敬去年底在《外交官》杂志指出,从20世纪后半叶起,欧洲国家依赖美国获得了安全和经济增长,现在它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不在美国的焦点范围了。为应对这种地缘政治的转变,欧洲必须仔细酝酿对策。首先,北约成员国需要承担更多的防务和安全责任。利比亚冲突凸显欧洲军力的缺陷以及它们对美国的严重依赖,重点是要加强相互协调以及防务投入。其次,它们需要单独与亚洲国家发展关系。英国首相上任不久就率庞大贸易代表团访华,并努力激活同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关系。第三,欧洲国家应积极看待美国参与亚洲事务,这对欧洲也意味着新的市场和机遇。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研究员尼古拉斯·史葛则在题为《美国转向亚洲,欧洲踉踉跄跄》的文章中说,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指出,20世纪是大西洋世纪,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但欧洲要在太平洋世纪发挥更积极作用,就需要在内部实现进一步的政治统一,并在欧洲以外发挥欧盟的领导作用。转向是美国应对世界变化的战略调整,意味着美国在欧洲的很多地区、较长时间内都会有意降低其影响。现在欧洲也必须迎来自己的转向。
携手致力“巧防务”
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在会上说,未来几年北约将受到三个因素的左右。一是欧洲防务削减,二是美国国防战略转变,三是在阿富汗的作战任务终结。作为应对,北约应开展“巧防务”战略。
“巧防务”战略是拉斯穆森在2011年提出的概念,其意图是在资源紧张情况下,通过共享和分担军事能力、设定优先领域和加强协调等方式,完成北约的战略目标。
德国新责任基金会研究员吉格里希认为,欧洲更紧密和更协调地推进军事能力建设,既能减少军事能力的重合,又能迎合削减国防预算的需要。但分担责任意味着让渡国家主权。在整个北约范围内实现共享和分担可能不易,“巧防务”最终将体现为少数关键国家间的务实合作。
美国转向存变数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跨大西洋关系、安全和外交中心主任托马斯·里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欧元危机显示,跨大西洋经济和政治关系仍然比美国对亚洲关系重要。而且,美国对如何定义同中国的关系仍摇摆不定,总是在遏制和教化之间徘徊。所以欧洲没有必要担心美国所谓的战略转向。
伊申格尔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的亚洲政策过分专注于中国的军事威慑,而忘记了要将中国定义为未来政治和经济上的伙伴。欧洲作为第三方,需要建立一项积极主动的亚洲政策,这样就可以在美中之间实现一定的缓冲。(本报驻美国、德国记者 王恬 管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