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专家称印度军备走外购捷径将“贻害无穷”

2012年03月26日 10:31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晚高峰观军情》报道,媒体称,印度政府近日宣布,在下一个财政年度里,印度军事开支将增加17%,达到1.93万亿卢比,大约合386亿美元。印度军方人士表示,这样的涨幅无法满足印军的需求。

  那么,印度军费保持高位增长的内在需求来自哪里,印度从多个国家进口的武器装备在实战中到底能发挥多大的效能?就此话题,军事观察员、海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尹卓少将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有物质有梦想 印度十几年大幅扩充军费

  近年来,印度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为其军费保持高位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一直有着大国梦想的印度,把发展军事实力作为支撑其大国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

  尹卓认为,印度国防费这几年的快速增长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

  第一,物质基础。印度经济基本上向好,虽然2011年发展稍微有所降低,但之前基本上保持了10年的高速增长时期。印度经济实力在快速扩充,现在的GDP已经进入世界7位左右,可能赶超英国、法国。印度用到国防领域里的费用可以更多一些。所以,这是印度军费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物质基础。

  第二,大国梦想。从尼克鲁时期就曾经提出,印度要么在世界上一个非常出彩的一个国家,要么就默默无闻。

  近几年,印度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动作很大。要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就要具备相应的外交、经济地位,特别是要有军事地位、国防实力来支撑大国地位。

  同时,印度在整个南亚地区、包括印度洋对其周边邻国基本处于一个高压态势。要尽力扩大其跟周边国家、特别是与巴基斯坦在军事上的差距,这是印度国防安全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因此,一个是经济基础提供的物质支撑,加上大国梦想,二者结合起来,导致印度这十几年军费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

  印度军备“走捷径” 实则贻害无穷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印度试图通过购买先进武器装备,来达到快速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跻身世界军事强国之列的目标。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问题研究所发布的报告,印度从2006年起就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军备进口国。

  尹卓认为,印度通过大量外购武器装备的方式来提升军事实力,从短期来看,经济实力可以较快地转化为国防实力,但从长期来看,将会贻害无穷。

  印度采取了“走捷径”的办法。一般中小国家是采取“走捷径”的办法,因为在没有完整的制造业工业体系、国防工业体系的情况下,不可能对一些大型主战平台进行自主研发和制造,不得不外购。

  印度主要采取了中小国家的发展方式,比如说,舰艇、核潜艇、航母等,基本上都是外购。

  走这种道路有一个好处,它的国防实力在几年之内就能上一个大台阶,即经济实力可以通过所谓的“捷径”比较快地转化成国防实力。

  如果是独立研发一代主要武器大概要15年,核潜艇或者高性能战斗机等大型主战装备平台的研制,大概要20年,甚至更长。

  如果是外购新的作战平台,经过5年到7年的训练和部分零配件的国产化,就可以装备到部队。在5年到7年,经济实力立刻转化成国防实力、转化成战场上的优势,这对印度非常重要。

  在信息化领域,比如预警机、反潜巡逻机、电子战飞机采购,基本都是外购。这样就能够使信息化水平上一个大台阶。

  这是“走捷径”好的一面。

  但是,对一个大型国家来说,需要相当大的装备量,不能总是买国外的。因为要买国外的军备,你又想当一个大国,地位是不能保证的。

  在战争条件下,只要是一言不和或者政治意识不和,马上进行技术封锁,包括零配件。那时,这些引进的重点装备都成了一堆废铁,根本无法使用。

  印度就曾经在对巴基斯坦战争时,尝到过国外封锁的苦果。

  作为大国,要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要建立国防工业体系就必须要有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业体系。

  印度经济发展并不不平衡。它的计算机软件业发展得比较快,外贸收入也比较高。但制造业相当不完整,钢铁业中的建筑钢可以,但是高性能军工钢和高端制造业需要的特殊材料,包括需要的技能和基础设施以及工程师和工人,也非常缺乏,并未建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这样就无法支撑起独立的国防工业体系。

  因此,要研制大型平台也是非常困难的。

  这与印度政府的决策失误有关,把自己等同于中小国家,不是作为一个大型国家来看。作为一个大型国家,走这条路,长期来看会贻害无穷。

【编辑:王金志】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