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本心神战机研发取得实质进展 7种技术超前

2012年04月16日 09:16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日本“心神”验证机
日本“心神”验证机

  新闻提示

  “技术指标超前先进,凌驾五代隐形战机。”这是日本《军事研究》月刊最新一篇文章对日本六代战机的描述。

  自从日本防务省开始研究接替F-2战斗机的未来战斗机设想以来,关于其第五代“心神”战机的各种猜测一直沸沸扬扬。就在此时,日本又推出第六代“i3”战斗机构想,堪称紧锣密鼓,跃跃欲试。

  所谓“i3”,是指信息化、智能化和敏捷性。这其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战术理念和技术构想?从第五代到第六代,日本想告诉世人什么?请看空军试飞专家徐勇凌的解读。

  “F-3”:名字排序蹊跷

  自从2005年媒体首次披露以后,关于日本第五代战机“心神”的话题就不绝于耳,如今“i3”六代机又引发世人广泛关注。

  有意思的是,现在网络上一些军迷把“心神”五代战机和“i3”六代战机混为一谈。这里,日本媒体对战机的代序划分显然参照的是俄罗斯体系。若按照美国代序划分体系,“心神”算是第四代,“i3”算是第五代。本文姑且统一参照俄罗斯战机代序划分体系。

  当“心神”计划在技术上还没有实质性进展之时,去猜测或预期日本下一步航空武器发展战略构想还为时过早。在我看来,“心神”还处于嬗变期,影响其未来发展的变量太多。

  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对于下一代战机的技术构想似乎颇含新意。

  “F-3”——日本给其下一代战机冠以一个颇为蹊跷的名字。从序列上看,它是F-2的传承者;而从技战术角度看,“F-3”似乎比四代机更有新意——“先敌发现,先敌发射,先敌击毁”的理念揭示了现代战机的本质特征。

  作为亚洲的技术强国,日本注定要在航空装备领域有所作为。“心神”尚未起飞,“i3”又来敲门,充分表达了日本人的决心,而非一些人所说的什么心神不定。

  信息技术时代的装备发展之路,已经完全不同于三代机时代,三到五年拿出一款新型战机的时代过去了,对以战场适应性和超凡杀伤力为最高技术准则的现代战机而言,任何一种技术的运用都需要经过精细的规划和繁复的试验。

  “心神”:技术验证艰难

  为了实现未来战机的战术理念,日本人开始了实实在在的技术跋涉。他们从2000年即已开始投入研制。2005年,一款模型样机被送到法国的雷达信号电子试验场,技术验证机的隐身性验证开始了。

  由于日本人一贯低调的做事风格,我们不可能像了解F-22那样,知道他们在方案确定过程中具体取舍的技术细节,但在2006年,日本人终于对外宣布了“心神”的总体外形设计。

  媒体对于“心神”气动外形的评价已经很多,在此不过多赘述。我想指出的是,8吨量级的总体设计,充分证明了这款战机只是日本下一代战机的技术验证方案而已,它或许会制造2到3架,但其目的不是像YF-22那样验证下一代战机的总体技战术性能,而是为了验证下一代战机的关键技术:隐身技术、气动布局、传感器技术、信息综合技术、飞发一体化控制技术和战机配套相关技术,如信息组网、指挥控制、电子战、新型数据链等。

  有心人会注意到,“心神”与F-22最大区别在于机头部分。其实这种修改并非什么技术新举措,而是由于总体吨位量级限制的一个权宜之计。日本并不像美国和俄罗斯具有完备的气动试验设施,其气动外形设计更多的还是来源于创意理念和技术模仿。要实现气动布局方面的顶尖优化设计,没有气动试验设施,显然无法想象。

  “i3”:七种技术超前

  然而,日本人的技术优势绝对不可小视。最新一期的日本《军事研究》月刊3月号发表的文章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文中提到的下一代“i3”战机的七种技术构想告诉我们,日本在“心神”研发中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技术进展。

  ——所谓“云射击”的技术构想其实来源于数据链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信息融合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云时代,由以往的局部个体的信息处理到信息共享到现代的信息融合,“云射击”技术已经完全突破了 “传感器-目标-杀伤” 的传统固有模式,实现了“目标-杀伤”的可能,云射击将大大提高空中毁伤目标的效能,同时降低攻击的武器弹药耗费,将使空战由低损伤向低耗损转变。

  ——“群控制”技术解决了三代战机火控系统“传感器-武器-目标-弹道”控制的复杂模式,将武器控制环的人为中心的模式改变为网络中心模式,真正实现了网络中心战的理念。群控制技术如果能够实现,将会对战机的设计理念返璞归真,由注重传感器配置回归到对战机高度速度和机动性的追求。

  ——定向能武器技术对于雷达时代所引发的超视距武器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雷达技术和空空武器技术发展遇到了技术瓶颈,技术空间难以拓展,研发成本周期问题难以解决,而武器挂载与隐身的矛盾更是四代机难以超越的技术悖论,这样的背景下,选择新的武器研究方向势所必然。

  ——光传操控并非什么新概念,由于光传具有信息容量大、不易干扰、耗能低等特点,其在民用领域得到了飞速发展,但由信息传送到机电控制的转换,其关键技术依然在研发中。随着电子脉冲弹等新型武器的出现,飞控系统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光传技术不易干扰的特点可以大大提高飞控系统的生存性,降低飞机的战损率。不仅如此,光传信息传输量大也是未来复杂的飞发一体化控制系统所需要的。

  ——由于隐身与杀伤力的矛盾,使现代战机的布局设计颇费心机,技术融合的难度大大增加,采用气动外形隐身的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如果能从隐身材料上实现突破,隐身与机动性的技术悖论就可以迎刃而解。众所周知,材料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的关键技术,这一领域的研发引起了各国的高度关注,技术突破也层出不穷。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实现隐身的超材料一定会研发成功,也必将引发一场航空武器技术的彻底革命。

  ——最后两项:大功率雷达与发动机。这是日本军机研发领域的传统弱项。日本要实现军机领域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研发能力,就必须在这两个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从日本的实力看实现也许不成问题,关键是需要时间。

  “i3”是具有实际战术意义的技术构想。随着日本人在“心神”计划上的不断技术探索,其在未来的六代机上实现技术超越并非没有可能。在我看来,一个国家的装备研发是其国防战略的自主选择。日本的问题是,如何摆脱美国,实现战略和装备研发的独立话语权。从战略的角度看,美国对日本装备技术发展的控制不会随意放弃。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的六代机能走多远,并非完全由日本人自己决定。(徐勇凌 陈继铭)

【编辑:王金志】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