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分析称罗马尼亚经济增长乏力 前景不容乐观

2012年04月24日 09:30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罗马尼亚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在国际机构援助下,罗推行紧缩增支政策,经济有所回升。但因罗经济与欧盟市场及欧元区国家联系密切,在欧债危机长期化背景下,罗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大。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罗经济连续8年保持高速增长,一度成为欧盟国家中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但危机爆发后,罗虽因本土经营较为谨慎和稳健,银行业受危机直接较影响较小,但危机对罗经济的间接冲击大。一是外资银行在罗占有85%的市场份额,这些银行紧缩投资导致罗经济流动性严重不足。二是当时罗经济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高达14%。危机下罗利用外资和外债经常性项目赤字、拉动国内消费的发展模式等弊端暴露,外部融资的信用风险上升,导致罗货币列伊汇率暴跌。三是罗出口严重依赖欧盟市场,依赖度高达70%以上。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盟市场萎缩,罗实体经济受创。2009年,罗GDP增速从上年增长7.3%滑至7.1%。

  从2009年起,为缓和危机对罗经济的冲击,罗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抢救”经济措施。罗政府同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签署了一项总额为200亿欧元的贷款救助协议。同时,为满足国际机构的贷款条件,罗政府陆续出台了紧缩财政、增加国家收入措施与一揽子改革方案。如打击偷漏税,提高统一税和增值税;大幅消裁包括医院、学校在内的预算,精简政府机构,大规模裁减政府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此同时,出台刺激投资、创造就业的计划,连续几年拨巨款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机构项目,并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实行退休金、劳动力市场及国有企业改革。2011年2月,经济形势严峻的罗马尼亚又与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达成了一份新的两年期备用贷款协议,以供在紧急情况下启用,共计54亿欧元。

  罗政府采取的措施使经济恶化局面得到了控制。2010年,经济虽仍下滑,但下滑幅度减至1.3%。2011年,欧债危机全面爆发,但因罗尚未加入欧元区,经济所受冲击不大,状况继续好转,但复苏步伐较预期放慢。当年罗经济同比增长2.5%,工业生产增长5.6%,财政赤字得到有效控制,占GDP的比重为4.35%,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的4.4%。当年12月,罗通胀率仅为3.14%,为20年来最低水平,全年平均为5.79%。出口贸易也呈现复苏态势。总出口额同比增长20.5%。

  但罗经济前景仍不容乐观。首先,近来国际金融机构相继调低了对罗经济预期,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金融市场的高风险隐患无法排除。罗虽然通过外来援助暂时稳定了本国银行系统,但其银行体系仍有高达16%左右的不良贷款率,74%的高存贷比引发的流动性风险依然存在。在欧洲银行流动性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极易出现外资银行母行再次抽资,从而使罗再现流动性风险。2011年底,奥地利央行已经要求数家奥地利银行限制对非欧元区国家的信贷业务,因奥地利在罗外资银行市场中所占比重高达40%,此外,陷于债务危机的希腊上述比重也达24%,欧元区部分国家的做法引起罗官方极大不安。罗总统伯塞斯库警告,罗经济2012年“或遇大风险”,呼吁欧洲银行不要通过上述举措“窒息”罗经济。国际清算银行去年底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指出,在资本抽离可能造成经济疲软的中东欧国家排名中,罗列于第一位。

  其次,罗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罗的投资与出口严重依赖欧盟市场,特别是与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希腊等南欧国家的经济联系十分密切。当前,欧债危机险情虽有所缓和,但危机长期化、“常态化”趋势明显,欧元区国家经济前景不明。这可能会使罗目前的出口势头回落,外来投资回升希望黯淡,从而使其经济增长失去最重要动力。

  第三,政局不稳加大执政难度。罗政府紧缩与改革政策使百姓利益受损,导致民众不满情绪增加,社会矛盾加深。2010年罗爆发了自1989年剧变以来最大的示威游行。2012年初的反政府反改革示威,也是现总统伯塞斯库2004年首次当选总统以来最为严重的抗议活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罗政府虽多次改组,但仍危机不断,以博克为首的政府已被迫于2012年2月下台。今年年底,罗将举行议会大选,政党角逐更趋激烈。(王 莉)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