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经济学家称奥朗德“欧洲罗斯福” 期待其新政
不少人,尤其是那些已饱尝紧缩政策之苦的欧元区国家民众,都希望法国左翼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的上台能开启一个欧元区应对危机的新时代:一个更少紧缩更多刺激、更少“吃药”更多“吃饭”的时代。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给奥朗德起了个饱含期待的外号“欧洲罗斯福”。他日前在法国《解放报》发表文章说,奥朗德当选法国总统与富兰克林·罗斯福1932年当选美国总统时面临的危机相似。罗斯福上任之初,美国刚遭遇经济大萧条,罗斯福秉承“凯恩斯主义”精神,采取了一系列国家干预和刺激措施来提振经济,史称“罗斯福新政”。
皮凯蒂说,奥朗德也应“顺应民意,实施新政”。他在文中支持奥朗德发行欧元欧元债券来筹集投资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
无独有偶,希腊《新闻报》10日也刊登题为《奥朗德,“欧洲罗斯福”》的文章。饱受紧缩之苦的希腊人期待,法国人应带领欧洲效仿罗斯福新政,着力拉动经济增长。希腊《每日新闻》甚至认为,奥朗德有可能重新定义法德轴心作用,削弱德国在欧债危机中的主导作用。
客观来说,奥朗德和罗斯福的确有相似之处。首先,两人接手的都是一个经济衰退、失业率高企的烂摊子。其次,两人都属于左翼,都信奉凯恩斯的干预主义,相信政府干预可以帮助经济尽快复苏。第三,两人都拥有加强政府干预的社会舆论支持,两人的上台都得益于前任应对不利导致的巨大民愤。
虽然有如此多共同点,但奥朗德不是罗斯福,也成不了罗斯福。首先,欧洲整体危机应对思路,奥朗德说了不算,还要看德国“铁娘子”默克尔。而这位德国女总理10日重申,依靠扩大财政支出并新增债务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只会让欧元区陷入新一轮更深的债务危机,德国也不会支持欧元债券。
虽然在竞选阶段,奥朗德和默克尔“话不投机半句多”,但一旦当选总统,奥朗德必须回归政治家的务实理性,尽量和德国弥合分歧。否则法德轴心的矛盾公之于众,必将摧毁市场信心。但默克尔不是凯恩斯信徒,她的危机应对理念是约束政府、盘活市场。因此,即便奥朗德真心想当罗斯福,“铁娘子”也绝不会同意。
其次,竞选口号不等于上台后的施政纲领。奥朗德当选总统后,他的政策将由法国面临的经济现实来决定。“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政府花钱刺激经济,而目前法国窘迫的经济和财政状况没有给奥朗德留下多少实施“新政”的空间。因此,多数观察家预计,他执政之后的实际政策选择不会如他竞选中宣称的那么激进。
再次,“罗斯福新政”真的就管用么?在美国本土,对“新政”的反思已越来越多,尤其是政府干预开支大、效率低,而实际效果却未见得好。对“新政”的反思甚至成为美国二战之后新保守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洲,不少经济学家也警告,奉行福利国家思路的法国税率已经相当之高,加大政府开支意味加税,而加税则将损害经济本身活力。法国当务之急应是降低经济运行成本,而不应继续扩大政府。
罗斯福不好当,“罗斯福新政”也不适合当下的欧洲。奥朗德强调关注增长或许给欧洲带来些新思路,但这一思路注定只能是对既有思路的微调,而不是转向。(综合新华社驻巴黎记者李明、驻北京记者金旼旼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