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菲海军不堪一击 南海爆发战争可能性极低(2)
和平手段并未用尽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军控与防扩散中心秘书长洪源指出,战争是所有途径穷尽之后的最终选择,面对菲律宾的挑衅,中国要头脑高度冷静,运用多种手段破解目前困局。
洪源认为,中国要对菲律宾进行反制,经济手段是首选。中国是菲律宾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11年中菲双边贸易总额为322.5亿美元,占菲外贸总额的三成,今年前4月,外贸增速仍在高速增长。
洪源分析称,中国的经济制裁对菲的影响更明显,但需要1~2年时间来发酵,才会达到预期效果。通过经济上的打击,来影响其国内政治,最终让国内选民把阿基诺选下台,相比战争,这一成本比较低,收益大。
沈丁立教授也认为,其实对于中国来说,战争也是下策,但中国的克制不代表没有办法。中国可以把所有的和平手段都做好,比如撤回大使、撤回对菲投资、暂停赴菲旅游、中断省部级交流、暂不执行进口合同等。中国自己吃点亏可以内部消化,菲律宾的损失可就大了。
中国未放弃自卫权
洪源指出,中国的和平崛起,并不意味着放弃行使自卫权,毛泽东所说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在当今处理南海问题中仍然有用。
洪源分析称,二战后,全球范围内没有一天是和平的。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冷战结束后,中国与各国在海洋、空中、太空以及深太空间的竞争已经快速增长,这些层面的竞争并没有影响到经济建设。同样,正义的自卫战争作为竞争的一个方面,与21世纪的战略发展期也并不矛盾。
一场台风后
风平浪静?
在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张明亮看来,与中菲双方高层领导对于双边关系“和平共处”的定调相比较,这次黄岩岛对峙事件只是一个小摩擦,中菲关系最根本还是取决于之前高层确立的方向。而且,之所以形成对峙,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双方都要对国内有个交代,被国内舆论裹挟,将事件抬高至“公共利益”和“国家主权”层面。
孙小迎认为,在争议海域,中国可以推行有所作为的和平,而且会有相当广阔的空间。比如,推动对国民进行国土意识、海洋意识教育为主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旅游等。
洪源认为,处理好整个南海问题,是中国走向世界大国的一个新起点,考验着我们走向世界的智慧。
而在沈丁立教授看来,本次黄岩岛风波的解决将取决于一场台风。只要台风一来,菲律宾的渔船和军舰就会撤回国内。由此,本次事件将会告一段落。(记者 赵海建 邢磊 党建军 陈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