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朗德选中国通当顾问 分析称其将重视对华政策
国人更关心的当然是奥朗德总统的对华政策。从本次大选拉开帷幕,一直到奥朗德赢得大选,种种信息纷至沓来。从分析看,至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奥朗德将高度重视对华政策。
“中国通”成外交顾问
首先,奥朗德在大选期间,曾亲自前往巴黎十三区著名的“中国城”参加龙年庆典。相比之下,历来自称重视中国的萨科齐仅仅派出内政部长作为代表。尽管分析家们认为,此举有争取华裔选民之意。但众所周知,华裔选民历来投右翼的倾向更明显,且华裔人数有限,有投票权的人数更为有限,因此奥朗德“醉翁之意”显然不在“酒”,而在于向华裔的母国中国传递友好信息。
其次,奥朗德当选后会见的第一位外国使节,是中国驻法大使孔泉。不管人们如何分析,外交是讲究象征意义的。选择中国大使作为第一位会晤的外交使节,尽管有种种偶然和必然因素,但总归是一种意愿的展示。据接近新总统的人表示,奥朗德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敏感、知恩、注重礼仪、注重细节的民族,因此他很聪明地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来处理对华事务。接受中国大使作为他会晤的第一位外国大使,并当场阅读胡锦涛主席的贺电,是因为他知道这一细节是会传递给北京的。
最后一个信息,是当选3天后,奥朗德任命法国外交部亚太司司长、中国问题专家保尔·让—奥尔蒂兹为他的外交顾问。让—奥尔蒂兹就是中国外交界人士所熟悉并被誉为“中国通”的“燕保罗”。这位于1957年3月19日出生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省的外交家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他“热爱中华文明,是外交部公认的最佳中国通之一”,法新社在介绍燕保罗时这么写道,他拥有中国文学学士文凭,从1987年起就在法国驻中国大使馆任职。他从三秘做起,到广东总领事、二秘,一直做到公使,到2005年才离开中国前往马德里任职。从2009年9月开始,他主掌法国外交部亚太司。任命一名“中国通”作为自己的外事顾问,是意味深长的。当然,不能忘记的是,萨科齐的外事顾问勒维特也曾在中国任职,也是一位讲汉语的外交家,但他并未能防止中法之间发生种种波动,当然其原因更多是前总统萨科齐过度自信,基本不听顾问所致。而“正常”总统奥朗德似乎不会像萨科齐那样刚愎自用,因而燕保罗应该能够维持法中之间的“正常”关系。
应警惕总统“身边人”
令人担心的是奥朗德的身边事实上围绕着一批可称为“反华”的政客或重要人士。如今天出席新总统就职仪式的名单中,有一位中国人都熟悉的人:法国《世界报》三大股东之一的彼埃尔·贝尔热。这位大富翁曾在2009年因拍卖其同居伴侣伊夫·圣罗兰的两具圆明园兽首、并将其与达赖联系在一起而在中国引发强烈抗议。另一位社会党大员、巴黎市市长贝尔特朗·德拉诺埃也是国人所熟悉的反华政客,他不顾中方的多次强烈抗议而执意将达赖选为巴黎荣誉市民。而有可能进入政府的社会党人阿尔诺·蒙特布尔更是一位全方位的反华干将。在2008年一次电视辩论中我曾遇到过他。他不无挑衅地对我说,“你不反对我在我担任市长的市政府悬挂达赖像和雪山狮子旗吧?”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此次大选期间,他还出版了一本宣传小册子,将攻击的矛头直指全球化,直指中国,将全球化等同于中国,并将其称为法国今天问题的根源。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需要警惕的,恰恰是新总统身边的人。
中法关系在社会党执政期间,并非始终风调雨顺。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法之间曾因社会党总统密特朗批准向台湾出售拉法叶驱逐舰和幻影战斗机而恶化,中国关闭了法国驻广州领事馆。而当时的总领事正是燕保罗。据知情人告之,前总统萨科齐在检讨法中2008年外交风波总结时说,“我过去不了解在与中国打交道时有一些原则是必须重视的,以后应该多听取拉法兰等了解中国的人的意见。”事实上,自2009年4月双方经过长达10轮谈判修复了因萨科齐会见达赖而受损的中法关系之后,两国关系就没有再发生大起大落。在密特朗批准向台湾出售武器的背后,今天我们知道涉及一桩大丑闻,金额高达5亿美元。也就是说,当时的政府人员中有人从中牟利。法国作家大仲马曾在《基度山恩仇记》中写道,在过大的利益驱动下,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但从“正常”总统奥朗德的风格来看,今天这类事发生的概率应该是很低的。(记者 郑若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