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印度严控公费游 官员“紧缩政策”被质疑作秀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5月23日 08:56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2012年3月20日,贫民区的印度妇女正在挑米,这些米是政府补贴穷人的生活必需品

2012年3月20日,贫民区的印度妇女正在挑米,这些米是政府补贴穷人的生活必需品

  坐经济舱出行、不住五星级宾馆、不能出国考察……近日,印度媒体报道称,为了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印度官员将实行“紧缩政策”,本来“养尊处优”的待遇将受到种种限制。据悉,今年4月印度通货膨胀率达到7.23%,食品价格一路飙升,民众对政府无力应对经济疲软颇为不满,特别是不久前,印度民航部长邀请官员赴美豪华游。对于政府这项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政策,分析人士表示,希望这不仅仅是作秀。

  拟禁止官员买新车

  印度商业报纸《商业标准报》5月18日发表题为“财政紧缩:政府裁减五星级会见和旅游”的文章,称印度政府将采取紧缩政策,削减政府部长和官员出国开销,禁止在五星级宾馆召开会议。

  印度财长穆克吉5月16日在印度国会谈到紧缩政策时说:“我将要进行一些不受欢迎的步骤。”印度政府官员表示,具体的花费方案将与部长们协商决定。

  虽然具体的紧缩计划过一阵才会公布,不过据消息人士称,只有确实与国家利益相关的必要的官员出行才能被允许,并且也要乘坐经济舱。同时,政府部长花大钱出国参加研讨会和学习考察也将被禁止,部长在国内出差只能乘坐经济舱。

  另据报道,印度政府也计划禁止官员购买新车,在雇用顾问方面也会实施“严格”措施。

  印度政府的这些紧缩政策也波及大型公司,比如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印度石油公司、印度巴拉特重型电力设备有限公司(BHEL)、印度钢铁管理局(Sail)和印度国家火电公司(NTPC)等。政府将通知这些公司限制出国旅游和宾馆的支出。

  一名印度高层官员说:“(这些公司)将更多地依赖视频会议,公司招待客人的宾馆费也要削减。”

  官员“苦日子”乃作秀?

  虽然这一系列针对高官权贵的政策听起来“振奋人心”,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买账。印度《教徒报》21日发文讽刺称,一个农村印度人每天只花22.5卢比,在印度规划委员会看来,这人不算是穷人,而该委员会的副手去年5月到10月之间的出国游每天平均花费20万卢比。

  《教徒报》认为近年来印度人民才是真正体会到了财政紧缩,两位数的食物通胀,一年之中蔬菜价格涨了60%,儿童营养不良率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陆还高,不断高企的医疗开销令很多家庭破产,很多人喝不到干净的饮用水,针对精英的这些紧缩开支政策怎么能值得称颂呢?

  印度《快报》18日在名为“穆克吉陈腐的紧缩”的文章中引用印度马德拉斯经济学院院长斯里瓦斯特夫的话称,“这样的紧缩政策对控制财政赤字收效甚微,主要具有象征意义。”

  印度《先锋报》在5月19日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名为“政府沉溺于廉价的诡计”,其中写道“财政部长穆克吉对政府采取紧缩政策的决定确实正确,但是削减公务员的补贴并且限制政府官员旅行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象征性的姿态,这无助于政府克服财政赤字”。

  削减公车燃油费

  事实上,印度政府官员并不是第一次戴上预算“紧箍咒”。2009年在世界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印度财政处要求不同政府部门减少10%非必要性的花费。所谓非必要性花费指出版物、专业服务、广告和公关花销,办公室花费和燃油花费。

  印度政府的部长们此前也曾被要求乘坐经济舱出行,不过并不受欢迎。

  曾任印度外交国务部长的沙希·塔鲁尔曾在社交网站上暗示会乘坐经济舱出行,但是他揶揄称坐经济舱等于坐“牛舱”,如同和一大群“神圣的牛”一起旅行。他的评论当时引起轩然大波,最终以公开道歉收场。

  不过,印度政府高官也承认,官员曾经的“苦日子”并未使财政赤字大幅削减。印度政府2011年到2012年的财政赤字高涨至GDP的5.9%,主要原因是政府补贴开销太大。

  上一个财年,印度政府拿出6500亿卢比作为燃油补贴,在2012到2013财年,印度政府预计将此补贴数目降低至4000亿卢比。印度政府计划在本财年将补贴开支降到GDP的2%以下,在下一年降至1.75%。印度政府决心在2012-2013财年将财政赤字降到5.1%。(储信艳)

  一个农村印度人每天只花22.5卢比,在印度规划委员会看来,这人不算是穷人,而该委员会的副手去年5月到10月之间的出国游每天平均花费20万卢比。 ——印度《教徒报》讽刺削减官员开支政策

【编辑:况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