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核恐怖主义有增无减 防核扩散形势严峻
5月中旬,从美国纽约州传出了一条爆炸性消息——位于该州的柯达公司总部地下室内曾放置一座核反应堆长达30余年,反应堆含有大约1.5千克浓度为93.4%的高浓缩铀。
按照柯达的说法,这种叫做“锎中子通量倍增器”的核反应堆,用途是测试“中子射线照相技术”,为研制用于医疗化工的感光材料奠定基础,这种照相技术与我们经常接触的X光照相类似,主要用于航空、航天以及大型钻井平台等金属构件的探伤和疲劳损害检测。
为什么如此危险的装置可以在公众眼皮底下隐藏30余年,直到2007年才在联邦机构的帮助下拆除,而整个过程连当地政府也不知情?如此的危险装置为什么没有特别的安全警卫安排?在美国还有多少这样的危险装置公众不知情而又被政府“遗忘”?
要回答这些问题,还要回到那个“核疯狂”的年代。上个世纪60年代,随着核电站等民用核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迷恋上“核”,甚至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政府不断设计军用核潜艇、核轮船、核飞机,甚至核卫星;科学家设想利用“核弹”开凿运河、围堵黑海、融化北极冰等;企业设想将核反应堆引入家庭,满足人们的日常能源需要;不少民间的“核发烧友”和“核反应堆俱乐部”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也动手组装“核反应堆”。不过,这些反应堆基本都是所谓的“核融合反应堆”,辐射剂量较小,安全性相对较高。
无独有偶。按照俄罗斯大使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通告,前苏联曾制造了1000个核放射源,其中超过100个不在俄罗斯,这种可以用于军事的放射性物质从没有被登记过,也没人知道它们现在何处。
媒体曝光之后,柯达公司的专家声称,这些高浓铀距离制造原子弹的数量还相去甚远。但他们忽略的一个事实是,即使几克放射性材料也可能制造核恐怖事件,1.5千克高浓缩铀足以制造2-3颗所谓“脏弹”,使纽约的某个区在近百年内不适宜人类居住。2002年5月,美国FBI逮捕核恐怖分子琼斯时,其罪名即是企图偷窃核材料制造“脏弹”。专家在研究后认为,按照琼斯的方案,如果利用大风天气在纽约高层建筑顶上爆炸1颗核电站的废燃料棒与炸药制成的“放射性炸弹”,放射性物质将散布到数个街区,使这里不再适宜人类居住。
近年来,防核扩散形势依然严峻,核材料流失风险与核恐怖主义威胁有增无减。特别是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事故之后,一些国家暂停了本国核电发展计划,如何防止既有核材料的流失将成为有关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柯达核反应堆事件不仅给美国人上了一课,也为世界核安全再次敲响了警钟——“核幽灵”有可能就在自己身边。(成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