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美欧制裁伊朗难达目的 仅能安慰以色列
美国和欧盟今日收紧对伊朗制裁的绞索,希望以此逼迫伊朗能在核问题谈判让步。不过从各方面情况看,制裁的效果未必能如西方所愿。
伊朗和西方在伊朗究竟有没有开发核武器问题上,已经纠缠多年。美国从布什时期就因此对伊朗进行一轮又一轮制裁,联合国安理会这几年也通过了多个决议,对伊朗实施制裁(因为伊朗如开发核武器,便违反核不扩散条约)。不过,美国本来和伊朗经济交往不多,制裁对伊朗来说并未伤筋动骨;联合国的制裁也从未让伊朗屈服。
这次欧盟加入对伊朗石油出口限制,美国配合劝说多国少从伊朗进口石油,使得制裁的规模和强度出现质的变化。用美国一名高官的话说,这是美国自二战中制裁日本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制裁活动。尤其是欧盟突然动真格的,让伊朗心理受到打击。此前舆论显示,伊朗认为处于经济困境中的欧盟不会真的祭出制裁这面大旗;而伊朗出口的石油,有超过五分之一销往欧盟市场,因此欧盟加入制裁,影响可想而知。
但即便制裁深度和广度都上了个台阶,美欧想如愿也不容易。一方面,伊朗应对制裁有经验。自1979年伊朗进行伊斯兰革命建立神权政权以来,美国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它的制裁。目前伊朗和朝鲜是世界上面临各类制裁最多的两个国家。过去几年里,伊朗在应对美国和联合国的制裁中,对“猫和老鼠”的游戏已经很熟悉,开发各种“地下市场”,使得外界制裁总难以达到效果。相信这次面对大规模制裁,伊朗仍会如此。
另一方面,以往多起例子证明,经济制裁在国际关系中难以达到效果。经济制裁都是针对某个国家政权的,但是一旦实施起来,受害者往往是无辜的平民。因为具体到一个国家,有权有势者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先照顾好自己。上世纪九十年代联合国制裁伊拉克时,数百万伊拉克平民儿童因此营养不良,甚至饿死,但萨达姆家族照样过着奢华的生活;目前叙利亚情况也是如此。西方也有论者认为,平民日子过不下去了,自然会起来推翻政府,这也算曲线达到制裁目的。但这样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纽约时报》一名专栏记者最近到伊朗去了一趟,发表文章和视频称,其实伊朗社会并不是西方人想象的那么可怕和尖锐对立。因此指望制裁导致内乱也不靠谱。
或许正因为如此,伊朗政府虽然承认制裁导致伊朗石油出口大幅下降,但起码目前反应还是很硬气,搞军事演习,国会通过法案要求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当然这个可能性不大,否则就和在那里游弋的美国第五舰队正面冲突了)。伊朗政府甚至称,制裁只能使伊朗人更团结,支持政府———这倒不完全是无稽之谈。
面对这么多变数,西方也没有把握,分析者只是说制裁的效果要“好几个月后”才能看出来。而且西方和伊朗都没有把路堵死,都还认为谈判必须继续。
更有西方外交官私下承认,美欧的制裁其实很难达到逼迫伊朗屈服的目的,但升级制裁的姿态,却可以给以色列极大的安慰。因为如果伊核谈判还是那样不温不火地拖延,以色列担心伊朗很快就会拥有核武器,因而正讨论是不是要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美欧收紧制裁的绞索,并配以网络攻击,据说起码可以延迟伊朗核开发过程,也让以色列看着舒服一点。(钱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