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恢复与缅大使级外交关系 开启重返东南亚战略

2012年07月13日 13:14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中广网北京7月1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美国和缅甸的双边关系近来快速升温,引发关注。11日,美国和缅甸正式恢复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同一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又宣布准许美国公司在缅甸投资。

  美国与缅甸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

  美国驻缅甸大使德里克·米切尔11号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向缅甸总统吴登盛递交了国书,他由此成为22年来的第一位美国驻缅甸大使,这也标志着美国与缅甸正式恢复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德里克·米切尔此前就担任美国缅甸事务的特别代表和政策协调员。今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提名德里克担任驻缅甸大使。

  美国自1997年开始对缅甸实施制裁,此后不断扩大制裁范围,包括禁止美国公司在缅甸投资,禁止进口所有缅甸产品,冻结一些缅甸金融机构资产,同时限制缅甸政府官员入境等。11号,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将进一步放松对缅甸的经济制裁,准许美国企业负责任地在缅甸从事投资活动,这其中也包括同意美国企业与缅甸的国有油气公司进行合作。

  不过,投资额超过50万美元的企业每年要公开在当地的投资细节,包括人权状况和环境状况等。奥巴马同时表示,美国企业仍然不得与缅甸军方做生意。制裁措施将会继续适用于军方拥有的企业,以及破坏改革进程、从事侵犯人权活动和引发民族冲突的个人与团体。奥巴马在一份声明中说,这是对缅甸进一步政治改革的支持。奥巴马的这一决定也被看作是对国务卿希拉里此前有关放松对缅甸投资和金融服务方面限制承诺的兑现。

  缅美关系半世纪发生戏剧性转变

  半个世纪以来,缅美关系可以说是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美国与缅甸于1947年建立外交关系,在1988年缅甸军方接管政权之后缅美外交官司急转直下,1990年两国关系降至待办级,双手不在互派大使,随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对缅甸实施制裁,令缅美关系降至冰点。

  2011年3月缅甸开展一系列政治和民主改变,并举行了国会普选,昂山素纪及其领导的反对党全国民族联盟进入国会,这之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纷纷改变对缅甸的态度,2011年底,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问缅甸,为两国恢复正式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之后有关两国互派大使的消息开始传出,今年初美方宣布启动派遣大使程序,目前缅甸政府也已任命常驻联合国丹瑞担任驻美大使。

  专家:缅甸是美国重返东南亚的棋子

  自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去年底对缅甸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后,美国对缅甸态度的转变还是很快的,两国关系也是快速升温。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郭宪纲分析,美国对于美缅关系改善的考量:一方面为了鼓励和进一步推动缅甸的进一步改革,为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下好缅甸这步棋:

  郭宪纲:美国改善与缅甸的关系主要是美国看到了缅甸国内的政治出现了美国所希望看到的那种变化,在美国重返东南亚的战略中,缅甸是一个很重要的棋子。因为缅甸在东盟国家中算是一个大国,如果美国与缅甸的关系处理不好,那么美国重返东南亚的这个战略也就不是完整的,通过与缅甸改善关系使美国在这个地区的利益得到了这种保障。

  缅甸对美国橄榄枝求之不得

  经济方面,缅甸相对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以及尚未开发的商机和市场也正在让美国加大对缅贸易投资的愿望日渐急切。那面对美国积极抛来的橄榄枝,缅甸方面会作何感想?郭宪刚认为,缅甸正求之不得:

  郭宪纲:这是缅甸求之不得的,几十年来,美国对缅甸的制裁给缅甸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能很快得到改善,引起了国内各种民族矛盾,因此总的来说对美国改善与它的关系抱积极的全面配合的态度。

  美国将在军事外交经济上多管齐下

  如果说改善美缅关系是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的一步,那么接下来美国会在美缅之间、美国和东南亚之间做哪些功课?郭宪纲教授指出,美国将在军事、外交、经济多方面多管齐下。

  郭宪纲:因为美国现在大使已经派去了,派去以后等于美国就可以在缅甸国内施加它的影响,而且向缅甸抛出一些诱饵,因为美国现在并没有完全取消制裁,放宽制裁作为一张牌不断的往出打。另外对整个东南亚来讲,我觉得美国在重返东南亚的过程中,今后恐怕一个是要利用南海问题,是东盟拉近与美国的关系。

  在经济上,我觉得美国可能还会是要利用跨太平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推动谈判进程,使美国在这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样的话美国在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就可以加大它的力度。

【编辑:戚易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