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际观察:埃及新内阁任重道远

2012年08月03日 18:4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埃及总理甘迪勒领导的新内阁2日在总统府宣誓就职,在经历过历史上首次民主总统选举后,埃及迎来了第一届民选政府。

  分析人士认为,新内阁的成立是埃及民主过渡进程的重要一步,但受制于穆斯林兄弟会(穆兄会)、军方以及世俗势力间的纷争,新内阁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将受到一定影响,前路充满挑战。

  多方妥协组成政府

  埃及新政府共设35个部长职位,体现了国内各方政治力量的博弈与妥协。

  根据最终名单,7名来自过渡时期看守政府的部长得以留任,来自军方的代表把持国防部和内政部等要害部门。穆兄会的代表在新内阁中占据4席,负责青年国务部、住房部、新闻部以及高等教育部。新内阁中还包括2名女性。

  分析人士认为,新内阁的组成体现了埃及政坛目前的力量对比,是各派艰难妥协的产物,标志着埃及自成功举行总统选举后,在政治过渡进程中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恢复国家稳定和社会秩序打下了基础。

  此外,新内阁包含多名技术官僚。一些成员曾担任大学教授,教育部部长易卜拉欣·古奈姆曾担任过苏伊士运河大学副校长。与总统穆尔西一样,总理甘迪勒、旅游部、交通部、计划与国际合作部部长都具有高学历和美国教育背景。

  穆兄会“精心”安排

  自获得议会多数席位后,穆兄会一直寻求控制国家行政权,此次组阁为他们实现行政权力方面的突破提供了机会。同时,新内阁有意显示责任共担,避免给公众造成穆兄会主导一切的印象。

  埃及国家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胡塞姆认为,虽然在35名部长中只占4席,但这4个部门对穆兄会意义重大。一些其他部门的人选虽然不具有穆兄会身份,但却认同穆兄会理念,加之内阁总理得到来自穆兄会的总统穆尔西首肯,因此穆兄会在新内阁中的实际影响力远远大于其表面实力。

  胡塞姆说:“穆兄会选择把持住房部、青年国务部、新闻部以及高等教育部是经过仔细考量的。”他说,控制新闻部能够有效控制舆论,培植支持穆尔西的媒体力量;控制青年国务部可以使穆兄会直接指挥和控制国内各种青年势力,影响青年的心态和理念;选择住房部表明穆兄会希望制定自己的住房政策,为穷人和青年人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巩固执政基础;掌握高等教育部使穆兄会能够管理国内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在广大青年学生中传播自己的理念,培育新一批支持者。

  另外,一些内阁成员虽然不是直接来自穆兄会,但跟穆兄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司法部长马基虽然不是穆兄会成员,但他认同穆兄会的理念,支持穆兄会和穆尔西的政策。

  面临多项挑战

  虽然甘迪勒宣称自己组阁时最看重候选人的工作效率和个人品德,但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新内阁过分屈从于党派和团体利益,凝聚力和执行力将大打折扣,存在诸多挑战。

  《金字塔报》评论员萨纳维认为,新内阁具有追求党派和团体利益最大化的特点,其执政能力有待观察。

  开罗大学政治学教授塔克塔维认为,新内阁并不是基于各派和解和全民共识的产物,它将面临三方面挑战:

  挑战之一来自穆兄会与军方的争斗。塔克塔维认为,虽然穆兄会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多个部门,但最具战略意义的国防部长和内政部长职位依然掌控在军方手中,一旦穆兄会和军方关系出现波动,势必加剧内阁成员间的分歧和内耗,甚至直接造成内阁分裂。

  挑战之二源于自由和世俗势力的抵制。虽然穆尔西和甘迪勒向一些自由和世俗人士发出加入内阁邀请,但均被拒绝。左派势力的缺失将削弱新内阁的代表性,影响穆尔西的支持率。

  挑战之三来自穆兄会盟友萨拉菲派的不满。穆兄会原本许诺将宗教事务部交给萨拉菲派,但由于埃及著名的爱资哈尔清真寺的坚决反对而作罢。因此,新内阁中没有来自萨拉菲派的代表,引发他们的强烈不满。

  经历了长达一年半左右的政治动荡,埃及经济下滑,社会秩序不稳,如何在短时间内恢复国民经济、重整社会秩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甘迪勒政府不得不面临的难题。总之,新内阁虽然起航,但任重道远。(新华社记者 田栋栋 李来房)

【编辑:王忠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