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报:印度在“后超级大国时代”的抉择
【英国《金融时报》8月12日文章】题:印度在“后超级大国时代”的地位(作者詹姆斯·克拉布特里) 上个月底有两天轮流停电,让6亿多印度人无电可用,于是印度一家报纸头版发出了一个简短的诅咒信息: “超级大国印度,安息吧!”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的生活,与人们对一个崛起中的全球角色的期冀往往大相径庭,格格不入。
而这只是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沙希·塔鲁尔试图避免卷入这种游戏:他认为,他心目中的印度“不是过度热情的支持者所称的新生‘超级大国’”。大约到本世纪中期,印度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过它将只是复杂的“后超级大国时代”的一个参与者,其间,很多国家塑造世界的未来,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主宰一切。
印度在全球事务中越来越重要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真知灼见。世界上最令人担忧的核战争引爆点就在它与巴基斯坦边界一带。随着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它可能发挥重大作用。而它作为美国和中国之间潜在的摇摆国,其作用将是即将到来的那个时代重要的地缘政治问题之一。
尽管如此,塔鲁尔承认他的书名为《印度强权下的和平》具有误导性。他的本意不是说为何世界必须适应他的国家的崛起,而是尝试对印度面临的一些选择加以详解。
塔鲁尔不仅是位政治人物,也是个博学的人:现任国大党议员;印度外交部前部长;一度担任联合国外交官,2010年还差点成为联合国秘书长;多产作家,著有小说,出版过小册子,也发表过各种评论文章。
他文笔也很好,而当探讨印度外交机构的弱点时,其擅长多种文体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他称印度的外交机构小而乱。印度只有900名外交职员可派驻到分布全世界的120个使团:“一个外交使团的人数与新加坡的相当”,与多数经济实力相当的国家相比,其使团规模只是它们的一个零头。塔鲁尔认为这个机构必须进行彻底改组,如果他的国家想要在世界舞台上获得成功的话。
然而,虽然《印度强权下的和平》一书在谈到政府机构弱点时坦诚得令人敬佩,可惜的是,在评论这些机构出台的政策时却不那么坦率。的确,该书无拘无束地批评了印度未能提出构想来取代冷战时期在东西方之间采取的不结盟政策。塔鲁尔认为,印度应该用他所谓的多边结盟战略取而代之,按照就事论事的原则,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盟,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不过,作为一个怀有更高政治抱负的议员,塔鲁尔受到约束,他花了很多时间来解释和捍卫印度现在的对外立场。这留给读者去深思为何一个如此不堪此任的外交政策机构却很少犯错误。
这些解释很吸引人,尽管不可否认给人感觉他下笔委婉,而且也颇有启迪作用,因为西方对印度的动机常常感到困惑不解。这个国家最近有了一个不够友好的名声,比如,对京都气候变化文件似乎横加阻挠,或拖延多哈贸易谈判,等等。与此同时,在2005年印美两国签署突破性的民用核协议后,印度对美国的拉拢不冷不热,令美国非常失望。
他对印度外交政策当前处于两难境地的看法更令人感兴趣。印度正在试探性地修复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恢复贸易会谈和板球比赛,但是该书有关印度的这个传统对手的章节却充斥着对巴基斯坦表里不一的批评和指责。
然而,对于中国,他却较为乐观,驳斥了对印度的这个更大更富的邻国日渐增多的猜疑。他反而认为两国存在合作空间。他写道:“存在中印两国都能实现自己发展愿望的空间。”
《印度强权下的和平》将这些作为常识来讲,但这两种立场实际上都存在很大争议。随着北京的影响力在整个印度洋地区扩散,新德里的很多安全分析家现在对中国比对巴基斯坦更担心。
随着印度在世界上的作用日渐扩大,这只是该国精英们必须作出抉择的诸多问题中的两个,就像值得称道的塔鲁尔所做的那样。他认为不结盟不再是选项是对的。接下来的无疑是待价而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