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厄总统允许阿桑奇政治避难系为大选考量(2)
8月15日,就在厄瓜多尔对阿桑奇政治避难请求作出决定的前一天,英国政府向厄瓜多尔政府正式发函,告知其如果不交出阿桑奇,英国可以根据1984年通过的《外交和领事馆舍法案》,取消厄瓜多尔使馆的外交特权,强行进入逮捕阿桑奇。厄外长随后立即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英国的这一强悍“威胁”进行强烈抗议。
英厄双方进入僵持后,英国威胁强闯厄瓜多尔使馆的鲁莽举动持续发酵。
厄外长一句“我们不是英国的殖民地”的表态得到了美洲国家组织大部分成员的支持。与此同时,英国国内对威胁强行进入厄使馆的举动也十分忧虑,许多民众在网上留言说,“之前伊朗抗议者冲击英国使馆的时候,我们是多么愤怒,现在怎么能反过来冲击别人的使馆呢?如果换成是美国使馆,英国敢不敢进去抓人呢?”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英国外交部官员也表示,一旦英国率先侵犯他国使领馆外交特权,那么英国派驻世界各地的使领馆和外交人员也将暴露在危险之下,成为攻击和报复的目标。
美国态度暧昧难脱干系为打破僵局,厄瓜多尔除寻求美洲国家组织的支持外,也仍在同英国、瑞典和美国等进行磋商,希望瑞典和美国能够做出承诺,不将阿桑奇引渡至美国受审,即不追究“维基揭秘”公布大量秘密文件的责任。但在之前两个月的斡旋中,瑞典和美国均拒绝了这一要求。
由于瑞典和美国的承诺是引渡阿桑奇的关键所在,一向以“最高人权标准”和法律公正被西方国家奉为“模范”的瑞典也受到国际舆论重新考问,其与美国的亲密关系被“维基揭秘”发布的文件曝光,其中许多内容对瑞典的“良好形象”非常不利。鉴于阿桑奇已经处于厄瓜多尔的保护之下,引渡希望愈见渺茫,此时的瑞典决定静观其变,扮起了“沉默的小伙伴”。
美国在阿桑奇的问题上官方态度暧昧,虽然政府断然拒绝了做出不寻求将阿桑奇引渡至美国的承诺,但一些官员不时透露消息称美国没有引渡阿桑奇的计划,这一欲言又止的态度更加深了人们对美国在幕后施压的疑虑。尽管将阿桑奇从英国引渡至瑞典受审的事情同美国没有直接联系,美国政府不出面的态度可以理解,但作为“维基揭秘”的最大曝光对象,美国在是否染指阿桑奇的问题上仍然难脱干系,外界质疑甚众。
就阿桑奇本人而言,虽然获得了政治庇护,但他并没有多少选择余地,无论是在有保证的情况下被引渡至瑞典,还是获得许可离开英国,都要根据英国、厄瓜多尔、瑞典、美国、美洲国家组织等国际力量斡旋之后的结果决定。正所谓“身处异乡客,何日是归途?”(本网驻伦敦记者骆珺 驻基多记者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