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国大选民调出炉过程:社交媒体成新兴方式(2)
民调电话不能超18分钟
盖洛普民调一直是业界公认的可靠数据。“好的民调就像成功的心脏手术一样。”盖洛普公司负责人弗兰克·纽波特说道,“错误无论发生在哪个环节,都会对民调的可靠性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确保结果准确,民调机构要不断注意新传播媒介,因为每一种新媒介都会深刻影响调查结果。在过去的几次大选中,移动电话的普及促使新调查方式的诞生,今年大选,1/3美国家庭仅有移动电话没有固话。
在盖洛普今年6月民调中,有40%的调查对象是通过手机接受访问的。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移动电话,而年龄较大的美国人则比较倾向于使用固话。专家认为,如果民调不是同时以这两种方式进行的,那么结果就需要多加考虑。
如今社交媒体兴起后,民调必须将这个新兴媒体纳入考虑。还有不少学者相信,社交媒体上的各项活动指标,只要经过分析和解读,可以像传统民调一样,用来预测选情。社交媒体具有传统民调不可超越的优势,即实时性。它们可以进行实时监控,而传统民调却要经过问卷设计、信息收集、数据分析等多个步骤,有时间上的滞后性。但也有学者指出,社交媒体预测大选准确性有待考量,因为社交媒体主要用户为年轻人,存在调查群体偏差。
在保证调查对象全面的同时,还要有恰当的沟通方式,这样可以事半功倍。盖洛普研究表明,电话民调不得超过18分钟。一旦超过这个时间限制,调查对象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挂掉电话。斯坦福大学教授克洛斯尼克认为,民调的准备过程十分关键,设计不佳的问题结构可能会造成偏见进而影响调查数据,而非黑即白的问题通常会将人们推向死胡同。
被调查者可能说假话
除了以上因素,影响结果的最重要方式就是将调查对象锁定在对某一候选人有好感的特定群体。克洛斯尼克教授说,“如果你想引导民调结果,你可以通过选取特定调查对象和选择提问方式来做到这一点。如某一候选人在上层社会口碑不错,你就可以多选取该群体的人。”
但民调中也有不受控制的因素,那就是调查对象答案的真实程度,例如,在有关是否支持摩门教总统候选人问题中,真实程度可能会是个问题,因为对摩门教候选人说不可能会显示其偏见。
“宗教会是本次大选中的潜在影响因素。”纽波特表示。虽然公众对于黑人、妇女、天主教徒和同性恋候选人的接受力越来越强,但盖洛普民调显示摩门教情况并未发生太大改变,约有18%的成人不支持摩门教总统候选人。对于这个问题,盖洛普团队认为,他们要在确定民众当下看法的同时,也要考虑长期发展趋势。在1960年有21%的调查对象不支持天主教候选人成为美国总统,但不久之后信仰天主教的肯尼迪当选总统。盖洛普负责人纽波特认为,时代变化将改变民调结果,历史证明,有些问题不是一成不变。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各个民调机构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检验标准:选举日。无论是谁对谁错,都将在这一天真相大白。
在19次选前最终民调中,盖洛普只失手过三次,分别是在1948年、1976年和2004年。对于那些希望解读民调结果的民众,学者特劳戈特建议评估数据时人们不应只注意民调机构的倾向性,也应注意到其抽样对象,因为民调数据的来源是确认结果精确度的着手点。(韩旭阳 高美)
链接
1948年美大选民调闹乌龙
1948年总统大选中,盖洛普民调预测却与最后的结果大相径庭。根据民调结果,盖洛普最后一次的预测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杜威将赢得49%的普选票,民主党候选人杜鲁门只能赢得44%。但最后统计结果却是——杜鲁门获得49.5%的普选票;杜威获得45.1%的普选票,杜鲁门最终连任总统。这可谓是盖洛普民调自创立来最大误差。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民调失误主要是忽略了普通民众的看法。因为调查多采用电话形式,但是在1948年的美国,电话在普通民众之间还没有得到普及,装电话的家庭属富裕阶层,并不能代表最广泛民意。
另一方面,盖洛普在大选前两星期就停止民调。当时还有约14%的摇摆选民没有确定投票对象,这也是导致预测失误的重要原因。(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