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青报:美国不必把亚洲领土争端当做重返亚太抓手

2012年09月08日 05:5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华,钓鱼岛、南海等区域的领土争端又成为媒体追炒的热点。稍微回顾她近3年来的亚太之行就可以发现,每次她访问前后,东海或者南海局势就会被媒体或美国智库描述为“局势正在恶化”。

  尽管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对峙局面已经大幅缓和,但在希拉里·克林顿此次亚洲之行前,大量的美国智库仍形容南海局势“越来越糟糕”。9月6日,她结束访华后,一名随行官员向外“透风”,“美国相信,未来一段时间南海局势会更加紧张”,“这将成为新的常态,我们必须为南海的紧张局势做好准备”。

  不少美国媒体以及智库都认为,中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竞相宣称对南海争议海域拥有主权,可能导致民族主义情绪上升,并最终激化南海紧张局势甚至暴发冲突。如果无法有效进行危机管控,中美间也有可能“擦枪走火”。

  其实,中日、中菲、中越之间的领土争端已经存在很长时间,总体而言,领土争端并未对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造成大的冲击。正如美国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副总裁包道格所说的:“中国并没有将其外交政策军事化,长久以来也没有这种企图。而中国的邻邦也并非消极软弱,在必要时,它们时常表现出有能力联合起来对抗它们认为的中国的过火行为。同时,中国与这些邻国在贸易、投资以及其他领域开展着更富建设性的合作,并没有受到这种争端的影响。”

  然而,这种相对平稳的局面在2010年突然被打破。2010年7月,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的第17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希拉里·克林顿“非常突然地”在讲话中称,“南海事关美国利益”。当时她大谈维护“南海航行自由”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称在南海问题上反对“胁迫”、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她的发言当时让与会各方“大吃一惊”,当然,这对盟友菲律宾而言,美国突然高调介入南海问题让它“很惊喜”。

  随后,美菲强化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向菲提供军事装备包括巡逻舰,而美越关系也在迅速热络。自此,菲律宾、越南等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表现得尤其活跃,它们不断在南海采取挑衅行动:菲律宾在黄岩岛首先对中国渔船采取行动;而越南则不断在南海诸岛挑衅,2011年越南总计对中国所属岛屿进行高达106次侵扰行为,而2012年至今已超过60次,方式包括船只闯入、战机侦巡、布署监控、军事演习等。

  明面上,美国在东海和南海领土争端上多次表示“不选边站”,但美国的实际行动却很难看出“不偏不倚”:美国明确表示《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并于近日与日本进行联合“反夺岛”演习;美国从政策和实践上不断加强菲律宾“军事能力”尤其是海军力量,对菲律宾的挑衅视而不见,但当中国设立三沙市及警备区时,希拉里·克林顿主导的美国国务院却发表声明,指名道姓地批评中国“在南海有争议地区建立一个新的警备区之举有违通过外交合作解决分歧,进一步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升级风险”。

  美国一再要求东盟10国“团结起来”,共同制定《南海行为》并结成一体与中国进行领土问题谈判。美国的逻辑是,单一的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实力相差太远,在领土争端中处于“不公平”的弱势地位。事实上,目前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国家不到东盟成员国的半数,况且领土争端从来都是两国之间的事。这也是为什么今年7月东盟外长会议“令美国非常失望地”没有就南海主权问题发表共同声明的原因。

  美国不断强调中国应该在南海“依法行事”,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在该公约问世30年后,当今世界海上实力最强大、拥有世界第二长海岸线的美国却仍未批准该公约,而包括中国在内的160多个国家早已批准该公约。美国也是除土耳其之外没有批准该公约的北约成员国。美国许多议员拒绝批准该公约的原因是,该公约“可能会限制美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以及美国海军在海外的行动能力”。

  对希拉里·克林顿而言,其在国务卿任上一项“最大的功绩”就是实现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洲”,因为美国不愿被亚洲国家的崛起和发展边缘化,更担心中国把美国“挤出”亚洲。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毕竟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一直在亚洲有大量的政治影响、经贸利益以及军事存在。

  不过,美国大可不必把东海与南海的领土争端作为其重返亚洲的“抓手”,因为亚洲稳定与发展并非“零和游戏”,尽管中美间有很多分歧,但中国从来没有“驱逐”美国的计划。关键是美国必须调整心态,不要高估中国也不要低估自己,以平和的心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互信。正如中美领导人都分别指出的: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编辑:段红彪】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