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反恐进入后9•11时代 美调整战略应对威胁
中新网9月11日电 (戚易斌)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改变了美国对外战略的基本框架,美国接连发动伊拉克、阿富汗两场“反恐“战争,消耗巨大。如今11年过去,国际恐怖主义威胁发生了新变化,各地区恐怖组织分支和极端势力呈现乱象。随着美军撤出伊拉克以及逐渐从阿富汗脱身,美国全面调整反恐战略,改变军力部署,强调使用低成本打击和综合手段。反恐战争进入“后9•11时代”。
“基地”分支机构壮大 美反恐主战场转移
本•拉登被击毙以来,“基地”组织核心遭到削弱,但其分支却呈壮大态势。在美国的军事压力下,“基地”等恐怖势力很难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生存和遥控制造大型恐怖案件,因此开始转移据点并进行重组。“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和非洲分支,利用当地局势动荡出现的安全真空加紧渗透,开辟了恐怖新阵地,甚至有可能形成贯通中东和非洲的恐怖新地带,国际社会面临恐怖势力卷土重来的风险。
美国今年7月发表的国家反恐报告,强调恐怖主义仍然是美国主要敌人。“基地”组织及其分支仍具有进行地区或跨国袭击的能力,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持久与严重的威胁”。其中,阿拉伯半岛分支和非洲分支将成为威胁之源。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年内表示,恐怖组织无法被一举摧毁,美国将在世界各地继续追缴“基地”残余势力,反恐主战场正向非洲和阿拉伯半岛转移。这场恐怖与反恐的斗法仍将持续。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8月初开始非洲6国之行,其中4国处于美国非洲反恐最前沿,此访意图不言自明。随着美军从阿富汗逐步撤出,美国加快了在非洲的军事部署。美国非洲司令部正大力支持非洲伙伴国后勤能力建设,提高其执行反恐与维和任务的能力。今年上半年美国向非洲6国提供了8200万美元反恐军事援助,还帮助非洲25个国家培训了20万士兵。美国正在非洲打一场美国出钱、非洲出人的反恐“代理人战争”。
特种作战占据核心 美反恐手段综合化
击毙拉登使美国看到了低成本高效反恐的可能性,因此一种前景更好的军事进攻形式逐渐在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军事战略中占据核心地位,即依靠隐形的或不易察觉的行动,例如由特种部队或无人机来发动袭击。虽然这种方法不见得能对恐怖主义取得决定性的明确胜利,但确实削弱了极端分子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美国在击毙拉登后又相继猎杀了“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几名重要头目。
与过去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大规模部署军力相反,美国正在寻求新模式,在未来10年能既经济又有效地维护美国利益。根据美国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新战略,它已由原先的战争反恐改为现在的“特种作战反恐”。相比动辄牵动几十万部队和平民的大规模行动,这种作战形式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更具可持续性。此外,在海外建设更小、更隐蔽的军事基地也因其创新性和低成本成为美国未来部署的“样板”。
除依靠军事打击外,美国更采用综合手段进行反恐,其中包括继续依靠地区盟友和反恐伙伴。因此,美国努力挽救和巴基斯坦的反恐联盟、与阿富汗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加强与印度的合作,扩大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成果和地区影响力。美国还有选择性地与塔利班温和派人员进行接触,打谈结合。同时,美国更加注重本土反恐和网络反恐,推出全球反恐论坛,组建国务院反恐局,以谋求继续主导国际反恐话语权。全球反恐随美国步调进入“后战争时代”。
个人恐怖主义滋生 社会原因不可忽视
近年来,国际上虽然没有再发生类似“9•11”的恐怖大案,但个人恐怖的威胁警报却频频拉响。挪威7•22爆炸枪击案、法国图卢兹连环枪击案和美国奥罗拉影院枪击案等系列案件,都表明世界正面临着一种新的恐怖威胁——“独狼”式恐怖袭击。一个人因狂热思想或仇恨心理实施“独狼”行动,随机性更高、更易于隐蔽,且袭击目标不确定,致使其难以被发现和追踪,因此危害性更大。
随着实力受到削弱,“基地”组织越来越重视“独狼”战术,个体恐怖主义被“基地”组织广为宣传和鼓吹。他们通过互联网等媒介在西方国家招募“个体圣战者”,怂恿这些人发动小规模袭击,这些袭击者不仅包括恐怖分子,也可能是出现严重个人问题的普通人。假如这些人再接受了恐怖培训,那后果更加不堪设想。就连美国联邦调查局高层也承认,“独狼”的存在令人担忧,未来这一类人依然会对美国构成持续和不可预知的威胁。
目前,个人恐怖袭击正成为美国的心腹大患。更让美国高层担忧的是,这些“独狼”并非全部来自外部,而是滋生于美国本土。他们中有一些人是出于对恐怖组织的仰慕,但更多的“独狼”产生则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其中不可忽视的是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和播下的仇恨种子,也不乏因个人遭遇报复社会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防止个人恐怖袭击的重心在于“心防”,与其布下天罗地网,人人自危,还不如多关注社会问题,加强心理疏导,从而铲除滋生恐怖的社会土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