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遗产日寻访巴黎古建筑 文豪雨果故居受欢迎
原题:随笔:“欧洲遗产日”寻访巴黎轶事
16日,周日爱睡懒觉的法国人,不少人破例起了大早。
自15日开始的第29届“欧洲遗产日”让法国上万处历史文化遗产地免费打开大门,兼配导游免费讲解。受此吸引,人们迫不及待赶到各个景点“探秘”。今年“欧洲遗产日”的主题便是“探访隐藏的遗产”。
记者一大早来到巴黎西岱岛上的巴黎古监狱,这里是巴黎文化发源地之一,曾为王宫,也曾关押过要犯,包括法国大革命的多位名人。建筑本身的变迁和法国历史紧密相连,有着太多欲说还休的故事。
恢弘威严的古监狱外,塞纳河水波荡漾。一进古监狱,首先看到的是哥特式风格的巨大的中世纪大厅,这里曾容纳了皇家警卫和仆人等2000多人居住。投影仪在墙上放映着古监狱的历史资料画面。
据介绍,古监狱及其毗邻的司法宫和圣礼拜堂构成的建筑群,曾为法国墨洛温王朝的王宫所在地,从10世纪到14世纪一直作为法国国王王宫。王宫迁到塞纳河对岸的卢浮宫后,这里改作监狱。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诗人安德烈·舍尼埃、法国大革命的领袖人物乔治·雅克·丹东、罗伯斯庇尔等人都曾被关押在这里。
在古监狱的纪念馆中,人们细细浏览这些名人的画像、书信、私人用品等,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唏嘘不已。展览负责人图弗南告诉记者,古监狱一直为游人所钟爱,这里是法国数百年历史风云的见证地。今年“欧洲遗产日”,参观者大增,15日逾5600人次,16日更多。
若说在古监狱回顾的是巴黎的人文历史,那么在塞纳河对岸玛黑区,人们则被带入到巴黎的建筑历史中。玛黑区是巴黎中世纪风格建筑保留最好的街区,也是如今巴黎生活气氛最浓的一个区。
“欧洲遗产日”的组织者请来巴黎多位资深导游,带着一队队游客在玛黑区精致的街巷间穿行讲解。在一条约3米宽的典型中世纪街道上,导游告诉记者说,当年在这样的窄街上,行人要紧贴墙根走,以防楼上泼下的脏水淋头,街上还时有鸡鸭等家禽“横行霸道”。巴黎往昔曾一度拥挤和肮脏不堪,以至于国王要从卢浮宫搬家到近郊凡尔赛。直到19世纪中期,奥斯曼男爵对巴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体规划和改造,涉及从古建筑、民宅、交通网络到排水系统的方方面面,这才有了如今巴黎的基本面貌。
“人们对奥斯曼的改造成果毁誉参半,争论至今,”导游介绍说,奥斯曼的城市改造使巴黎一跃成为19世纪欧洲最现代化和最富魅力的城市,但改造中奥斯曼拆迁了部分中世纪城区,这同样令很多法国人扼腕叹息。玛黑区是奥斯曼刻意留下的一块完全保留法国19世纪之前城市风格的街区,已然成为法国人的怀古之地。
一趟玛黑区“中世纪建筑游”持续一个半小时,始于卡纳瓦莱博物馆门前,到孚日广场结束。孚日广场有“皇家广场”之称,当年住户皆是上层名流,外观的富丽堂皇自不用说,其中最吸引游客的是6号楼维克多·雨果的故居。
这位大文豪故居的门前也排着长队,参观人群的规模不逊于巴黎古监狱。负责媒体接待的米丽娅姆女士告诉记者说,遗产日期间,游客人数将近是平时的十倍,雨果的著作、故居、手迹乃至他的情感纠葛都是人们探究的热点。
1832年,雨果租下这套280平方米的公寓,住了16年。这里的布置全按雨果生前,墙上挂有展品,按照“流亡前”、“流亡时期”和“流亡后”三个时期摆放。客厅里挂满雨果一家人的肖像画,他的情人朱丽叶·德鲁埃的油画肖像单独挂在一侧。27岁的女演员朱丽叶和雨果因戏结缘,和雨果相恋50年之久直至去世。她一直陪伴雨果身边,曾在雨果流亡时助他脱险,生死相随。
解说词里有如下介绍:“1882年,76岁的朱丽叶已变成皱纹满脸的老妇人,仍如少女般默默挚爱着雨果,她一生写给雨果两万多封书信。有一封里写道:‘我不知生命何时、如何结束……此时,我的力量只够拿起笔……我用尽我爱的全部力量来紧紧抓住生命的最后时刻,以免你过早失去我而孤独……’翌年,朱丽叶去世;数年后,雨果去世。”
雨果内心充满矛盾,他在妻子阿黛尔墓碑上写道:“阿黛尔,雨果之妻”。朱丽叶死后,他写道:“在我坟墓上,将放上如至高荣誉般、深深的、爱的回忆,这份爱是错的,但却变成至善。”
在巴黎圣-芒德公墓朱丽叶的墓碑上,刻有朱丽叶写的诗句,大意为:当我成了冰冷骨灰,当我疲惫闭上双眼,我想告诉你,在我心中,记忆已成永恒。这个世界留存了他的思想,而我曾经拥有他的爱情。(新华社记者 唐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