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伊斯兰国家民众因其先知连遭西方国家凌辱燃怒火

2012年09月24日 04:00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法国《查理周刊》刊登亵渎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事件,在中东地区引起了轩然大波,继美国电影《穆斯林的无知》之后,又一波愤怒之火和抗议浪潮正在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展开。穆斯林民众因为其先知遭西方国家一再凌辱而燃起的愤怒之火再次升级。

  抗议浪潮不断加剧

  据中东媒体22日报道,埃及、突尼斯、巴基斯坦、伊拉克、孟加拉国、黎巴嫩、也门等伊斯兰国家都爆发了不同程度的示威游行。尤其是21日在巴基斯坦的“爱护先知日”游行演变成了暴力活动,导致至少19人死亡、100多人受伤,巴基斯坦全国各地市场、银行、加油站等公共场所几乎全部关闭,在伊斯兰堡、卡拉奇、白沙瓦、拉合尔等15个城市,21日早上至当地时间下午6时,手机业务完全屏蔽,政府解释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武装人员在人群聚集处通过手机遥控制造爆炸袭击。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示威吸引了近1万人参与,示威民众还焚烧了美法两国国旗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肖像。黎巴嫩约有数千名真主党支持者挥舞着黎巴嫩国旗和真主党旗帜上街游行,他们的口号是“美国去死,侮辱我们先知的人去死”。

  中东媒体报道说,埃及警方为防止班加西事件重演而在法国使馆周围部署了重兵防卫。记者在法国驻埃及使馆前看到,大批游行者聚集在法国驻埃及使馆附近抗议,一些人甚至还举着本·拉登的画像,大量军警严阵以待。据埃及内政部21日公布的统计数字说,在过去的48天内,埃及发生了1409次游行,而从本月11日发生先知被亵渎事件至今,游行最为集中和密集,诉求也只有一个,即谴责、抗议美国电影和法国漫画,以维护伊斯兰教的神圣性,捍卫先知穆罕默德的不可侵犯性。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和众多组织纷纷呼吁穆斯林民众保持克制。埃及大穆夫提阿里·朱玛要求抗议的民众“保持理性,采取理智与和平的方式表达诉求和愿望”。阿盟秘书长阿拉比称该漫画是粗暴并令人惊讶的,但是被该漫画触怒的人应该采用和平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抗议。

  仇恨情结原因复杂

  在穆斯林的情绪已被美国出现的反伊斯兰影片激怒到极点的情况下,为何法国的《查理周刊》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继续亵渎穆斯林民众敬仰的先知穆罕默德呢?

  阿联酋《民族报》认为,这家法国发行量很小的杂志刊载有争议漫画的原因可能是希望以此来提高发行量。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称,这家右翼小报的历史记录一贯不良,以前也曾刊登过嘲笑极端正统犹太教徒的漫画。《查理周刊》的主编自称他们办的是一份无神论和支持政教分离的报纸,他们反对任何宗教干涉政治和进入公共领域,而且法国法律也赋予了他们言论自由的权利。埃及的自由与正义党则声称,在反伊斯兰影片和漫画之后有一只黑手,他们希望破坏伊斯兰国家与西方的关系。

  中东媒体认为,相当一部分西方人,尤其是以捍卫基督教价值观自居的右翼势力对伊斯兰教是不信任的,这次法国出现侮辱先知的漫画后,法国极右翼势力“国民阵线”领导人勒庞称,言论自由是公民的权利,政府如果介入此事的话就是反共和的。西方国家对伊斯兰教缺乏信任甚至充满敌视,是导致频频发生亵渎伊斯兰教事件的一个主要原因。

  沙特《中东报》一针见血地撰文评论说,西方对伊斯兰世界、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等的偏见和成见根深蒂固,法国不顾已经弥漫全球的反美浪潮再次出现诋毁先知的事件,就恰恰说明了这一点。(本报开罗、伊斯兰堡9月23日电)

  点 评

  殷罡(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从1989年英国作家拉什迪因《撒旦诗篇》一书遭到追杀并引发伊朗和英国断交,到2005年丹麦漫画事件引发全球穆斯林抗议浪潮,直至本月11日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因美国播放一部影片而在恐怖袭击中丧生,无不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文艺创作自由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必须尊重宗教信仰者的感情,绝对不能嘲弄信仰者心目中最神圣的先知。这是人类社会各文化群体和睦相处的底线,一旦这条底线被破除,必会引发激烈的群体事件,并被少数别有用心者利用,煽动血腥的暴力。在利比亚的情况就是如此,一方面是民众理性的示威,一方面是极端宗教分子的恐怖袭击。

  实际上,世界各国、各文化群体的主流,对这一底线都是尊重的,麻烦制造者总是极少数恣意妄为的人,这就提醒人们:为了避免恶性的文化冲突,有必要对媒体和文学艺术创作者的行为做最低限度的行为规范,这一限制包括道德呼吁和法律限制。一旦做出这样的规范,极少数人的铤而走险就会受到相应的告诫或惩罚,不至于引发大规模的文化冲突。本报驻埃及记者 黄培昭 张梦旭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牟宗琮

【编辑:邓永胜】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