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议题决定美国大选走向 "中国牌"成竞选利器
由于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在2012年的美国大选中,经济议题占据了压倒性地位。同时,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军事能力和外交地位也对美国选民心理具有微妙影响。今年美国大选中,总统奥巴马和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在经济抉择、医疗保障、政府开支和美国地位等话题上展开了激烈辩论。与此同时,从属于经济议题,但又同美国地位直接挂钩的涉华议题今年也吸引了不少关注。
谁能让美国人过得更好
谁都希望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好一点。在今天的美国,国民经济尚未从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中完全恢复过来,失业人数高达1300万,这一要求尤为迫切。
无论美国总统奥巴马还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他们的经济政策主张都经历了不小的变动。在一开始,两人甚至有不少共通之处:奥巴马一上任就彻底贯彻凯恩斯主义;而罗姆尼在经济衰退之初也表态支持经济刺激计划,区别仅在他希望的刺激计划投入小一些、倾向减税更多一些。
但随着选战深入,两人却渐行渐远,尤其在政府应在经济中发挥什么作用的议题上,两人“分道扬镳”。罗姆尼选择极端右倾的“财政鹰派”保罗·瑞安为竞选搭档,奥巴马则攻击瑞安在众议院提出的预算案是在搞舍弃弱势群体、捍卫富豪阶层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奥巴马的政策落脚点在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监管修正市场错误、对富人增税实现经济公平、加大基础设施与教育投入增强竞争力并拉动就业;罗姆尼则主张政府尽量少介入经济,让市场自由调节:减少规章制度给私营经济部门“松绑”、减税鼓励投资与成功,其背后理论是经典的“渗透效应”经济学,经济水涨船高后财富就会从上到下逐渐“渗透”入社会各阶层,弥补福利减少造成的社会不公,就业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这两种经济抉择都有支持者与反对者。美国社会强调个人奋斗,资本主义价值观深入人心,但与此同时,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经济呈“自由落体”状,仅凭“自己顾自己”显然不能阻止这种状况。由于在民主党大会上前总统克林顿在演讲中较好地阐述了这个道理,在两党大会之后,民调显示,奥巴马在经济议题上对罗姆尼的劣势已经开始逆转。
奥巴马领先医保改革战
美国公立医保支出巨大,包括医疗保健、医疗补助在内的各类公立医保计划在2011财年总支出高达7690亿美元,约占联邦政府财政总支出的21%,是联邦政府的最大单项开支,医疗支出攀升是美国财政赤字激增的重要推手。尽管花费甚多,但美国医疗体系效率却不高,已到不得不改的边缘。
但如何改,民主与共和两党却有不同看法。奥巴马医改利用“强制医保”条款,通过医疗补助计划在2014年“扩容”等途径来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的医保覆盖面,同时给医院、保险公司提供新客户群减少改革阻力,帮助逾3000万未享受医疗覆盖的美国人享受医保,力图将医保覆盖率提高到95%。
对强制医保,罗姆尼持反对态度。他认为这一决定应让各州自行作出。共和党方面,最成型的医保改革计划来自瑞安。在他提出的名为《通往繁荣之路》的预算案中,瑞安强调“市场之手”。在医疗保健项目的改革上,他提议,十年后,退休美国人在享受医疗保健福利时,除了选择传统的看病报销方式之外,还可以选择得到“看病券”并从多种打折的医疗项目中自行挑选,通过政府引导的市场竞争,来让保险公司和医院提供物美价廉的服务。
对医改议题,美国民众分裂严重,双方支持者几乎各占半数。但根据GFK市场调查公司与美联社联合举行的民调,大多数人已经开始接受“奥巴马医改”。这份上月底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大约41%的民众认为,“奥巴马医改”将在做小规模修改后得到实施;大约31%的民众认为,“奥巴马医改”将在做大规模修改后实施。
财政政策成“主战场”
在奥巴马和罗姆尼之间,最大的鸿沟也许存在于财政政策。奥巴马的财政政策相对温和,不会让联邦政府“伤筋动骨”。他提议,对富人增税以解决政府赤字和经济不公,对制造业减税、投资基础设施以刺激经济创造就业。
在今年2月提出2013财年联邦预算后,奥巴马在弗吉尼亚州一所社区大学发表讲话说:“我们是想要给最富有的美国人继续提供减税,还是想要在教育、清洁能源、强大的军队、照顾老兵等项目上做更多投入?我们不可能两个都做,我们负担不起。”
罗姆尼的财政提案描绘出一个迥然不同的未来道路。在他的构想中,未来的联邦政府将更小、更巧,一些项目将彻底放给各州,够资格享受社会保障的人群将减少,以防止社会保障网络成为一个“吊床”,让“身体健全的人沉溺于倚靠别人生活”。
罗姆尼已经承诺,如果当选总统,他将签署瑞安预算案。以这一预算案为基准,可以预见,罗姆尼将裁撤一些联邦机构,大改医疗体系,同时削减税率。但根据税收政策中心分析,要支付这些新的减税,罗姆尼必须放弃一些让中产阶级受益的税收减免,相当于向中产阶级增税。
专题:2012年美国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