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称澳洲拥抱亚洲需显诚意 放弃偏见尊重差异
澳大利亚总理朱莉娅·吉拉德28日发布了《亚洲世纪中的澳大利亚》白皮书。澳政府通过白皮书这一正式形式再次重申了一个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的观点——澳大利亚的未来在亚洲。
其实,对于这一点,澳大利亚民众已经不需要更多的说服工作。大多数澳大利亚人承认,依靠亚洲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对于铁矿石、煤炭等资源和能源产品的强劲需求,澳大利亚不仅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而且实现了连续21年不间断的经济增长。
澳大利亚人常把自己的国家称作“幸运国度”,过去指的是澳大利亚幸运地拥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良好的气候,并且因为与英国特殊的历史关系,澳大利亚人天然地掌握了“正确的”语言——英语,跻身英美发达国家俱乐部。而现在,澳大利亚人不用再对远离欧洲和北美而悲叹,反而庆幸自己的国家“幸运地”坐落在亚洲的家门口。
在欧洲陷入债务泥潭、北美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澳大利亚政府将未来的发展与蓬勃发展的亚洲紧密联系在一起,无疑是明智而富有远见的。其实,“朝亚洲看”和“拥抱亚洲”的政策,几十年前就有政治家提出过,只是欧美的渊源让澳大利亚在朝亚洲走近的过程中步伐有些沉重。直到这次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澳大利亚才真正意识到亚洲才寄托了自己的未来。
当下,澳大利亚如果想在亚洲世纪成为真正的赢家,就需要让亚洲国家感受到澳大利亚真心拥抱亚洲的诚意。真心拥抱,意味着放弃偏见,尊重差异,公平对待。
然而,当中国企业被拒绝参与澳大利亚的基础设施项目的竞标,当中国私营企业申请收购澳奶牛场或棉花田遭到澳政客和媒体的“动机”质问,就很难让中国民众感受拥抱的温暖和差异的尊重。
白皮书强调,澳大利亚需要加强对亚洲的认知。它建议,到2025年,亚洲应成为澳大利亚学校课程中的核心部分;澳大利亚200强上市公司以及各联邦政府机构中有三分之一的董事会成员要拥有丰富的亚洲经验和知识。这都是很具体的目标,但一个根本问题是,对亚洲的研究和对亚洲知识的传授是建立在怎样的理念之上?如果在澳大利亚人眼里,亚洲还是“他者”,而不像欧美一样是“己方”,那么亚洲得到的拥抱就不会是完全真诚的,只会是功利性的。在功利基础上的互利合作可以开展,却不会深入和持久。(记者 徐海静)
拥抱亚洲,澳大利亚从心理上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