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美国总统大选沦为金钱和“变脸”游戏
竞选费用大肆膨胀
美国总统大选历来都是充满“铜臭味”的“政治秀”。据美国媒体报道,民主党候选人、现任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及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的竞选阵营筹款合计已突破20亿美元,使得美国总统竞选费用再创新高。据两大竞选阵营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奥巴马竞选团队及民主党阵营共筹得10.6亿美元,罗姆尼竞选团队及共和党阵营共筹得9.54亿美元。
钱、钱、钱!这始终都是贯穿美国总统大选的关键词。候选人竞选团队雇佣大量顾问、动员大量志愿者打电话或挨家挨户“拉票”,特别是在电视上投放宣传自己和攻击对手的广告,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美国总统大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场比拼金钱的游戏,这句话不无道理。候选人在选战期间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到全国各地去筹款。
据记者观察,美国各大电视台在报道大选时,经常有候选人参加各种筹款活动的新闻。比如说奥巴马前段时间到加利福尼亚州参加筹款晚宴,和好莱坞电影明星觥筹交错,据说一张门票要价高达5万美元。而罗姆尼被秘密录音的那次佛罗里达州私人筹款午宴,据说一个座位也是要价5万美元。
总的看来,历届美国总统大选费用越来越高,这是不争事实。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总共花费17亿美元。而现在,大选还未结束,两位候选人的竞选费用就已经超过了20亿美元。
很多人都认为,导致竞选费用大肆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的出现。它的出现源于美国最高法院在2010年做出一项引起争议的裁决,该裁决认为美国企业可以不受限制地投入竞选资金。时任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主席辛西娅·鲍尔利就此解释说:“(最高法院)裁决推翻了一项对企业的限制;在此之前企业不能够为某一个候选人独立地、积极地开展竞选活动。”
换句话说,在这项裁决后,企业、工会、利益集团和大富翁们可以利用自己拥有的资金来影响选举,可以任意花费数量不限的金钱,捐给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这些政治团体也可以不受限制地花费资金,可以不限制地筹款。
最高法院的这项裁决以及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的出现至今仍在美国受到极大的争议。很多人批评说,这让本来就受资金影响的美国选举更加被金钱牢牢控制。
善变已成司空见惯
在美国的选举政治中,唯一不变的只有一条:赢得选举。因此,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狡诈善变的候选人经常不惜改变自己的言论或立场,用中国的一句谚语说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拿罗姆尼来说。他曾在佛罗里达州一次由“大金主”举行的私人筹款活动上说,美国有47%的选民不值得他关注,因为这些奥巴马的支持者依靠政府过活、不缴纳个人所得税。这番涉嫌将美国近一半选民说成是“寄生虫”的言论一经媒体曝光,引发舆论哗然。罗姆尼曾强调,他可能说的方式并不“优雅”,但他并不打算收回这一说法。可见,他认为这番言论并没有错。
然而,随着罗姆尼在第一场辩论中大胜,基于选情需要,他必须拉拢中间选民。在这一策略下,罗姆尼10月4日晚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采访时“改弦更张”。他对观众说:“就这件事,我的话完全错误。我完全相信,自己关心100%的选民。”一下子,他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一些美国的政治调侃节目都抓住这一点,讽刺他虚伪。
在大家关心的中国问题上,也是如此。两位美国总统候选人的态度也随着选情和竞选策略的变化在不断变化。比如,在前两场总统辩论中,罗姆尼显得对中国态度强硬,一直强调上任第一天就会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并承诺将严厉“打压”中国。而奥巴马在前两场辩论中则显得较为理性。他承认,有些从美国流失的工作岗位不会再回到美国,因为其中很多是美国人不愿意干的低技能和低工资的工作。
然而,笔者10月22日在佛罗里达州林恩大学现场报道第三场对外政策总统辩论时,明显感觉到在对华政策上,两位候选人出于竞选策略和选情需要都进行了“变调”。比如罗姆尼,他为了拉拢中间选民,需要表现出温和。为此,罗姆尼在辩论中罕见地提出,中国可以成为伙伴。这一温柔的语气让我们这些在现场的中国记者面面相觑,多少感到有些惊讶。
而对奥巴马来说,他需要在最后一场外交政策辩论中表现出自信、说话算话的“三军总司令”形象。因此,他有意加重了语气,强调自己上任后已经对中国实施了多项贸易制裁措施。笔者在现场听了辩论后,首先的感觉是:两位候选人的论调和前两场相比就像互换了。其实,为了拉拢选民,美国政治家的善变已是司空见惯。
实际上,美国媒体自己也经常对美国政治家的善变提出尖锐批评。美国一份主流报纸最近一篇文章就批评罗姆尼,说他在目前大选中得以缩小和奥巴马的差距,靠的就是“听众想听什么他就说什么”的“狡诈”。本报驻华盛顿记者冉维
专题:2012年美国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