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中国牌”内容改变 涉及其国内辩题
原题:美国“中国牌”之变
总统大选和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之间日趋白热化的选战是当下美国最热门的新闻,也是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在诸多内政、外交辩题中,两党候选人在对华关系问题上持何观点,取何立场值得关注和分析,因为在剔除“选战语言”的夸张成分后,人们可以看到美国政客对中美关系定位的大致轮廓。
多年来,每逢大选,美国的政客几乎没有不打“中国牌”的。但在打法上、在所谓“中国牌”的内容上,最近几年与以往有所不同。过去,总有人或不断叫嚣“中国威胁论”,或在冷战结束后,把中国当成其假想敌,或从价值观的角度,不断对所谓的中国“民主、人权记录”提出指责。而眼下,候选人在大打“中国牌”时,其形式和内容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首先,美国的选民能够注意到,“中国话题”不仅是候选人在对外政策辩论中的重要议题,“China”一词更多地是出现在对美国国内议题的论辩之中。这其中包括就业问题、财政问题、产业政策问题、贸易问题,也包括教育问题,等等。
其次,候选人在其对外政策的构想中对中国的定位也反映了近年来两国关系在互动中发生的变化。在10月22日刚刚结束的总统候选人第三场电视辩论中,主持人向奥巴马和罗姆尼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中国的崛起和美国在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和“你认为,什么是未来美国在国家安全方面所面临的最大威胁?”
奥巴马的回答是:恐怖组织仍然是美国国家安全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同时,他认为“中国是个对手,但如果它遵守规则,也是国际社会中潜在的合作伙伴”。
罗姆尼认为,最大的威胁是可能拥有核武器的伊朗。他认为,美国和中国能够成为伙伴,完全不必互相为敌。他所举出的一个理由是,中国和美国在一个方面有着相近的立场,这就是中国人需要一个稳定的世界,他们不要战争,他们不要保护主义。
美国这两位下届总统候选人的回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不是简单“非友即敌,非敌即友”关系。中美之间许多方面存在不同、差异、分歧、摩擦和矛盾。但是,中美之间又在许多方面存在共同利益。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之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而美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近年来经历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目前经济复苏仍然举步维艰。这就是目前中美两国各自在世界格局中所占据的位置。重要的是,虽然中美两国所处地位不同,但这有异于冷战时期美苏超级大国之间的两极对峙。中美两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社会、文化、人员等方面有着前所未有的、越来越密切的交往、交流和互动。
仅举最近一例,美国副国务卿肯尼迪9月26日在出席中国驻美大使张业遂举办的庆祝中国国庆63周年招待会上积极评价美中两国关系的发展。他说,美中两国由40年前秘密、低调的交往,发展到今天各层级交往频繁、密集,令世人瞩目。他指出,奥巴马总统就职以来与胡锦涛主席举行了12次会晤。今年以来,习近平副主席成功访美,克林顿国务卿、帕内塔国防部长、多隆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访华。在人员交流方面,他透露,仅今年1至9月期间,美国驻华使领馆就已发放了130万份访美签证。两国之间交往之密切可见一斑。
在当前急剧动荡的国际局势下,处理好中美关系对两国各自的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美两国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有识之士指出,中美建交33年的历史证明,中美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合作是中美关系的主流。中美两国应该朝着“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的方向共同努力,和平相处、合作共赢,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造福两国人民,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曾虎)
专题:2012年美国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