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析美国应对飓风措施 吁中国沿海建防灾战略 (2)
Q&A
建议
广州日报:对广州在防治沿海台风暴雨灾害方面有什么建议?
广州不妨开挖地下小水库
白毅平:广州所在的珠三角地区河网密集,广州濒临南海,位于珠三角地区的“倒喇叭”口,本身海拔也比较低,遭受“风暴潮”的影响会比较大,需要特别注意。例如,2008年的“黑格比”台风虽然在茂名登陆,却造成了广州大范围的水浸,就是“风暴潮”造成大量海水往河口堆积,倒灌城市的结果。
高建国:就我所知,广州的地铁发展比较快,地铁盾构技术(在地面下暗挖隧洞的一种施工方法)比较先进,可以考虑利用盾构技术开挖地下小水库,在排涝防洪的同时,对暴雨降水这种淡水资源进行储备利用。
此外,像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一旦在工作日发生大洪灾,会造成大量“回家困难者”,因此,要确保人口密集区域的临时避难场所能有序接纳、安置滞留人口。
Q&A
矛盾
广州日报:世界范围特别是亚太地区的迅速城市化进程容易令大量人口暴露在巨大的灾害风险面前,怎么看待城市化与灾害的关系?
城市发展VS自然灾害
高建国:城市发展与自然灾害的矛盾是一个必然的问题。随着城市越摊越大,人口越来越密集,自然灾害造成的威胁就会越大。其实美国此次“桑迪”飓风灾害部分也是城市化带来的风险,由于城市里都是水泥地面与水泥建筑,地面缺少植被与水草等阻挡物,造成洪水流速成倍加快;另外,由于洪水无法渗透到地面,导致水位涨高,这些都是加剧灾害的因素。
再者,城市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一些地形地貌,原来是农村的地方变成了城市,但自然灾害的发生路线并不会改变,洪水该经过哪里还是会经过哪里。这就要求城市的建设与管理者建立风险防范意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认识自然,尽量与自然协调,减少风险。比如,一些地方有断层、暗河,不宜进行大规模城市开发,在进行建设前就应该尽量调查清楚,规避风险。其实,只要建立风险防范意识,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灾害预防设计上来,很多自然灾难的损害程度是可降低的。(记者 温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