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治民调出现偏向不可避免 是否客观或存疑
在美国,各式各样的民意调查已成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总统大选之前,除开周日,一周几乎每天都有政治民调的数据发布。在被各类民调数据狂轰滥炸的同时,人们也会对此产生一些疑问,民调数据的准确性究竟如何?
美国民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24年,如今的美国民调业主要包括私人公司、学术机构以及美国联邦政府所属部门与单位。民调业向来都自信即使在民调样本有限的情况下,结果也能准确反映民意,但各类机构发布的数据有时却千差万别。
回应率下降,加权也不靠谱
调查的抽样人数和对象是决定民调可靠程度的关键,一个可靠的全国性调查至少对1000名可能投票的选民进行调查,抽样误差不超过上下3个百分点。对此,民调机构Survey USA的创办人杰伊·利弗却表示:“如今要找到代表整体的1000人是不可能的。”回应率低成为首要问题。1997年,皮尤研究中心调查的回应率还是36%,而今年5月,则只有9%。
样本的偏差也会导致结果的不准确。举例而言,传统调查往往只限于固话。但今年大选,三分之一的美国家庭只有移动电话没有固话。在盖洛普今年6月民调中,有40%的调查对象是通过手机接受访问的。专家认为,如果民调不是同时以固话与手机两种方式进行的,那么结果就需要多加考虑。
在样本不足的困境中,加权处理是惟一解决方法。然而加权也有不靠谱的时候,有些机构会利用加权篡改民调结果,比如密歇根州的非裔美国人比例在12%-14%之间,但在8月的民调中,为了让罗姆尼胜过奥巴马,就直接将非裔美国人加权比例拉低到了8%。
偏向不可避免,是否客观存疑
美国民调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机构背后所隐藏的立场。由于民调机构和媒体一般会偏向于某一政党,因此会出现某个媒体只发表某些民调结果的现象。实际上,民调结果既可以反映候选人的支持率,也能通过有偏好性地选择调查对象,从而影响民意走向,为竞选报道定下某种基调。
当PPP在9月发布了最终民调结果:奥巴马誜罗姆尼为50誜45之后,由于奥巴马比8月的数据多得了两个点,民主党心满意足,而共和党却指责PPP操控民调结果。其实除了PPP之外,许多民调机构都因为得出相似的数据而遭受质疑。
民调中也有不受控制的因素,有时候无法确定调查对象是否在撒谎。例如为了不被说成有宗教偏见,人们在接受民调时可能倾向于对摩门教候选人表达赞同意见,这样一来实际投票结果就变得无法预测。
民调专家尼尔·纽豪斯曾直言,在很多情况下,民调与其说是科学,还不如说是艺术。判断其价值只能到投票当日。(记者 黄纯一)
专题:2012年美国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