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以色列和哈马斯实现停火 双方都宣称获得胜利

2012年11月23日 01:26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经历了8天的激烈冲突并共造成150名巴勒斯坦人和5名以色列人死亡后,以色列和哈马斯在美国和埃及的斡旋下终于在当地时间21日晚9时实现停火,双方都宣称获得胜利。不过据法新社透露,停火协议只有短短的一页纸。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委员沙阿斯说,停火协议极其模糊、极其概括,目的是为了避免矛盾。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22日坚称达成的并不是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停火协议,而是以色列和埃及与埃及和哈马斯之间的谅解备忘录,“停火可能会持续9个月或者9个星期,一旦它不起作用,以色列将立即反击”。《纽约时报》发表社论称,如果没有为实现两方和平而做出的严肃努力,停火带来的短暂安宁不会创造真正的稳定。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埃及外长阿姆鲁21日首先在开罗宣布了实现停火的消息,1小时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宣布了这一消息。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透露的停火协议内容包括,以色列承诺停止从陆海空对加沙地带的打击;哈马斯同意巴勒斯坦所有派别停止从加沙对以色列进行火箭弹和其他形式的越境袭击;以色列承诺放松对加沙居民的管制,开放加沙边境口岸以方便人员和物资流通。停火协议还规定埃及是协议的担保人。

  英国广播公司22日报道称,停火消息一经传出,加沙民众彻夜狂欢。21日夜,躲避空袭多时的加沙民众纷纷走上街头,挥舞旗帜并燃放烟花庆祝。但在以色列一些地区却出现小规模抗议。一些民众对政府“妥协”表示不满,认为应该更加严厉地打击哈马斯。他们举着横幅谴责政府“与恐怖分子做交易”。

  《耶路撒冷邮报》22日称,在停火协议宣布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防卫之柱”行动已经取得成功,他感谢美国总统奥巴马“坚定不移地支持以色列捍卫本国的权利”。以色列军方战报称,在整个行动中,以方打击了1500个“恐怖分子目标”,包括30名高级别武装分子、980个地下火箭弹发射器和140个走私通道等。

  哈马斯方面则称以色列“已经被击败”,并认为停火协议满足了哈马斯的主要诉求。哈马斯内政部发言人伊哈布·侯赛因在加沙欢呼胜利:“我们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这是民众用鲜血和毅力换来的。他们(以色列人)将开放边境,并停止杀戮巴勒斯坦人,我们将生活在和平之中。”俄新社22日引述侯赛因的声明称,哈马斯正式宣布11月22日为加沙“民族胜利节”。

  停火协议达成后,各方对美国和埃及,尤其是埃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表示赞赏。《纽约时报》称,白宫的电话记录显示,在这次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冲突过程中,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埃及总统穆尔西的通话次数达到7次,“这是史无前例的”。据称奥巴马对助手说,他对穆尔西的务实印象深刻,“穆尔西有着工程师般的精确,但极少带意识形态色彩,更重要的是,穆尔西是个正直的人,他严格履行承诺,从不开空头支票”。《耶路撒冷邮报》称,以色列外长利伯曼大力赞扬埃及,认为穆尔西在斡旋中做出负责的努力。巴基斯坦政府22日证实,穆尔西无法按原计划参加在伊斯兰堡举行的第八届发展中八国集团首脑会议,据称原因是穆尔西要留在国内监督巴以停火协议的执行。

  美联社认为,停火协议取得成功标志着穆尔西“令人吃惊的转变”:这个曾经拒绝跟以色列会谈甚至连以色列国名都不愿提及的伊斯兰领导人竟然为以色列搞斡旋,而且最终变身为以色列的实际保护者。但美联社同时认为,以色列让穆尔西从中斡旋并不见得多信任对方,而只是因为认识到只有埃及才能说服其哈马斯兄弟达成协议。

  《环球时报》驻以色列记者认为,此次调停人虽然表面是埃及,但根本还在于美国的压力。穆尔西上台后改变了以往穆巴拉克对哈马斯的态度,埃及甚至在“阿拉伯之春”后成为外界向哈马斯运输武器的通道,“尽管此次冲突是哈马斯向以色列发起火箭弹袭击,但更可以理解为埃及间接对以色列发动战争”。埃及需要美国一年几十亿美元的援助金,如果在对以问题上得罪美国,埃及的日子也不好过。

  【环球时报驻埃及、以色列特派特约记者张梦旭陈克勤候 涛】

【编辑:邓永胜】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