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尝试在国际舞台迈开脚步 期待国际“绿灯”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缅甸的平衡术
面对反对派的民主诉求,缅甸政府以开放姿态获得国际合法性。尽管国内民族冲突此起彼伏,它仍期望着在国际交往中遇到更多的绿灯
本刊记者/张君荣
2011年,经过民主“七步走”计划,终于实现总统、议会的和平选举后,缅甸也尝试在国际舞台上迈开脚步。
而刚赢得连任的奥巴马,借东亚峰会之际,将大选后首访选在亚洲三国,与其政府四年前提出的“重返亚洲”战略相符。
11月19日,奥巴马飞抵缅甸旧都、最大城市仰光。在这个正在发生变革的东南亚国家,他的行程只有6小时。这是历史上美国在任总统第一次访问缅甸。奥巴马当天在仰光分别与缅甸总统吴登盛和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昂山素季举行会晤,并在仰光大学发表演讲。
“缅甸当前努力使外交政策多元化,与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一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缅甸问题学者觉山韦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历史形成的平衡心态
缅甸的平衡外交心态,源于其自身独特历史。
作为经历过被殖民的国家,缅甸在维护主权方面尤为重视。因此,缅甸政治精英把对任何国家的任何形式的依赖,都当成是对自身主权的潜在威胁。
“哪怕老朋友是一个全球核心的超级大国,缅甸也仍然会选择外交政策多元化。任何威胁或者可预见的威胁都是不必要的。这就是缅甸政策制定者理解的缅甸立场:一定不能依赖于某个国家。”觉山韦说。
对此,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教授王子昌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解释,前两年缅甸从俄罗斯买了大量的军用飞机,就是等距离外交的表现。之前囿于西方的制裁,缅甸政府没办法做到真正的等距离外交,显得和中国近。
无论是缅甸政府,还是反对派,在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但以昂山素季为代表的反对派,其在发声内容上,主要体现在民主诉求方面。他们多是从环境、人权、民主角度,对军方及其支持者表示不满。他们在外交方面不可能像军方那样具体斟酌。事实上,也很难找到反对派在这方面的明确言论。
“缅甸发展多元外交,很容易也很便捷。但这就产生了一种错觉,好像缅甸正在离开中国的‘大本营’,而投入了美国的‘大本营’。但事实上,它只是试图在中美印之间获得平衡。”觉山韦对《中国新闻周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