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报告称美国霸权时代将结束 到2030年无霸权国家

2012年12月11日 02:08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到2030年,没有国家——无论是美国、中国或任何其他大国——将是霸权国家。个人赋权、权力在国家之间的分散,以及权力从国家向非正式网络的分散,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主要是逆转自1750年以来西方的历史性崛起,重新恢复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量,并开启一个在国际和国内层面的‘民主化’新时代。”

  断言美国霸权的终结,以及西方崛起的逆转、亚洲份量的重新恢复,无疑是这段话中最引人注目之处。更引人注目的是,这段话并非来自某个美国智库的报告,而是出自于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10日刚刚发布的报告《全球趋势2030:可能的世界》。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协助国家情报总监的工作,负责统一、协调情报界的战略情报分析,被称为美国情报界“中长期战略思考的中心”。全球趋势报告是该委员会重要的评估性情报产品,意在为新当选总统提供大约未来15年内的全球趋势预测,为白宫和情报界远景战略政策提供思考框架。报告一般在总统选举日与就职日之间递交给当选总统。

  美国官方报告直言美国霸权的终结,实属罕见,在刚刚结束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两党候选人甚至都不敢提及“美国的衰落”。不过,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声称要为决策者提供“最好的信息”,即“原汁原味的、不偏不倚的、无论其判断是否与美国当前政策相符的信息”。该委员会的成员均为来自政府、学术界和私营部门的高级专家,这份全球趋势报告的出炉也经历了全美以及近20个国家的专家的评点,还有来自互联网的意见。“这份报告意在刺激对于今日世界迅速及巨大的地缘政治变化、以及未来15至20年的可能的全球性趋势的思考。”报告称。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科吉姆10日在华盛顿的全国新闻俱乐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他强调该报告并非要预测未来,而是旨在为新当选总统及其政府提供对未来15至20年内的全球战略评估的框架。

  《全球趋势2030》报告主要分成三大部分,一是“大趋势”,包括个人赋权,权力的分散,人口范式,食物、水和能源的联结关系;二是“改变游戏者”,即一些“轨迹远未确定”的关键变量,包括可能发生危机的全球经济,治理鸿沟,可能增加的冲突,更大范围的地区不稳定,新技术的影响,美国的作用;三是2030年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形(世界):“熄火的发动机”,“熔合”,“瓶中释出的‘基尼’(系数)”,“非国家世界”。

  在“大趋势”中的“个人赋权”部分,报告认为,由于减贫、全球中产阶级的增长、更大的教育成就、新通信和制造科技的广泛使用以及医疗的进步,个人的力量将进一步被增强,在解决全球性挑战方面可能更有力,但个人和小团体也将更易获得致命的武器或能力,如精确打击能力、网络工具和生化武器等,从而能够制造大规模暴力。关于“权力的分散”,报告断言“将不会再有任何霸权性力量”,“权力将转移至一个多极世界中的各种网络和联盟”。“ 亚洲的全球性力量(基于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规模、军事开支和科技投资)将超过北美和欧洲的总和。”报告称中国可能在2030年之前就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全球经济健康将日益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表现相联。“除了中国、印度、巴西,地区大国如哥伦比亚、印尼、尼日利亚、南非和土耳其将成为对世界经济尤其重要的国家。同时,欧洲、日本和俄罗斯的经济可能继续缓慢地相对衰退。”报告还指出,权力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一些基本面最强(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规模等)的大国只有学会在多极世界的网络和联盟中操作,才能发挥力量。

  在“人口范式”之中,报告称西方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出现老龄化趋势,经济增长可能下降;世界人口的60%将生活在城市里,带来食品和水资源的压力;移民不断增加,越来越成为跨国问题。报告还预测由于全球人口的增长,对食物、水和能源的需求将大幅增长,而解决与一种商品有关的问题也将与其他商品的供求相关联。可能出现的一大结构性变化是,美国将实现能源独立。

  在“改变游戏者”部分,报告讨论了六大关键变量。一是可能发生危机的全球经济。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是会造成崩溃,还是会增加全球经济的韧性?报告认为,未来十年不大可能会回到2008年之前的增长率以及迅速全球化的模式,同时不能排除发生另一场大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可能。“世界的经济前景将日益依赖于‘东方’和‘南方’的前景。”报告提及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70%,而中国的贡献现在是美国的贡献的1.5倍。报告引用世界银行的评估称,中国到2025年将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的约1/3,远远超过其他任何经济体。报告同时指出中国也面临自身的挑战,如经济增长放缓、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等。

  二是“治理鸿沟”。面对快速的变化,各国政府以及国际机构是能够很快适应,还是会被其“压倒”?报告认为,当前大体由西方统治的国际机构,如联合国安理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到2030年可能已被转变为新的世界经济现实相一致。三是可能增加的冲突。报告认为,由于国际体系的变化,国家间冲突的风险在增加。报告称,重要国家(尤其是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考量变化、对资源争夺的增加、对战争工具的更易获得,使国家间冲突风险增加。但不大可能发生所有主要大国参与的世界战争,因为大国意识到大规模冲突的经济和政治损害。报告认为,在未来20年内,美国将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继续扮演“国际体系捍卫者”值得关注,而一个衰落的美国不愿或不再能确保全球安全,将是导致世界不稳定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亚洲和中东。

  四是更大范围的地区不稳定。报告称中东和南亚的动荡可能引起更大范围的不稳定,而“缺少一个稳固的地区安全框架”、“日益多极”的亚洲也将是最大的全球威胁之一。报告称,“对中国力量的恐惧、中国民族主义上升的可能性,以及美国仍然卷入该地区事务可能带来的问题”,将增加亚洲的不稳定。五是新技术的影响。人类是否能够适时取得科技突破,来提高生产率并解决由于全球人口增长、迅速的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

  六是美国的作用。报告认为,美国的国际角色在未来15至20年内如何演变、美国是否能够与新的伙伴国合作重塑国际体系,尚难确定。最可能发生的情形是美国成为“平等伙伴中的第一名”,美国在硬实力和软实力方面仍具有广泛的优势。“然而,随着其他国家的迅速崛起,‘单极时刻’已经过去,‘美国治下的和平’——1945年开始的美国在国际政治中的统治时代——正快速地结束。”报告说,美国在世界的地位也将由它是否成功地帮助管理国际危机所决定。“如果亚洲重演欧洲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历史,美国将被呼吁成为‘平衡手’,来确保地区稳定。” 而美元如果不能继续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将大为削弱。报告同时认为,到2030年,美国也不大可能被另一个全球大国所取代,新兴国家也无意树立起一个新的国际体系。报告称,尽管新兴国家“对美国领导的国际秩序有矛盾情感甚至怨恨”,但它们从中受益,并且更感兴趣于继续经济发展和政治巩固。此外,新兴国家也并非抱成一团,所以不会提出任何统一的替代性全球架构。

  报告还提出几个可能给全球带来大的影响的因素:严重的传染病;更快速的气候变化;欧元区或欧盟崩溃;“一个民主的或崩溃的中国”;“一个改革的伊朗”;核战争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网络攻击;太阳风暴;美国与世界的脱离。

  结合上述大趋势和“改变游戏者”因素,报告设想了2030年的四种情形,分别代表通向2030年的不同路径。一是“熄火的发动机”。这是“最差的情形”:美国与欧盟的注意力转向国内,不再感兴趣于维持其全球领导能力,国家间冲突风险增加,全球化以及全球经济停滞。二是“熔合”。这是“最好的情形”:中国与美国在一系列问题上进行合作,带动更广泛的全球合作;国际多边机构经历改革并更具包容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都在增长。三是“瓶中释出的‘基尼(系数)’”,即国际和国内的极端不平等,国家内的不平等增加社会紧张情势,国际上欧美成为赢家,更多的国家成为失败国家;各大国意见分歧,冲突的可能性增加。四是“非国家世界”,即由于新科技的驱动,非国家行为体(如非政府组织、跨国企业、学术机构、富有个人等)兴起,并带头面对全球性挑战。

  报告指出,在该委员会与各国专家关于报告初稿的讨论中,“中国是一个关键的主题”,“许多人都同意报告中提出的美中关系可能是塑造未来的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在报告的每一部分,“中国”都频繁出现,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经济增长趋势、综合国力、人口发展趋势、城市化、资源供给、粮食供应、与周边国家间关系等问题都成为报告的关注点。国家情报委员会参事马修,巴罗斯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有关中美关系的问题时表示,目前看来美国与中国不大可能陷入冲突;面对全球性挑战,中美合作的可能性大于对抗。他称事实上,美国更担心一个"被削弱的中国"。他指出,中美领导人都认识到世界上有许多问题需要两国的合作,中美保持高水平的合作并非不现实的期待。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推出这份报告,当然不仅仅是要罗列出这些趋势或因素,而是要通过对美国甚至各国决策者的影响,来塑造有利于美国、符合美国利益与价值观的未来世界秩序。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科吉姆称,“我们正处于人类历史的紧要关头”,“未来尚不确定,但却是可塑的”,未来是大趋势、关键变量和治理机构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民网华盛顿12月10日电)

【编辑:王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