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割礼存废之争致德国社会严重对立 议会立法保护

2012年12月13日 14: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割礼存废之争致德国社会严重对立议会立法保护
当地时间12月12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准备参加保护男性割礼的法案投票。

  中新网12月13日电  “割礼”,一种被有的人视为落后习俗的仪式,最近又引发了德国社会的广泛争论,而争论的触发点是德国科隆地方法院今年5月判决一名外科医生为一名4岁的伊斯兰男童施行“割礼”手术违法,理由是该行为违背了德国宪法赋予人“身体完整不受侵害”的权利。当地时间12月12日,德国议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默克尔政府提交的一项法案,重新确认了男性举行“割礼”的合法性,为此次争论做出了法律结论。

  默克尔政府提交的法案获得了议会近3/4的议员的支持,最终以434票赞成、100票发对、46票弃权的压倒性优势得以通过。该法案允许人们根据自己的习俗对男孩施行传统的“割礼”。

  法案通过当天,仍有约20名示威者汇集到柏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勃兰登堡门前,以示反对。反对者曾提交一份替代方案,赞成对男性施行“割礼”,但主张施行“割礼”的时间应该延后至男性成长到14岁以后,而不是犹太教经典《旧约》里规定的男婴出生第八天,或者伊斯兰教教义要求的7~8岁、最晚不能超过12岁。该方案最终以462票反对、91票赞成未获通过。

  德国是一个高度世俗化的社会,而“割礼”则是一种涉及少数人、带有浓烈宗教色彩的传统仪式,而且科隆法院只是一个地方法院,所做出的裁决只对本地区有效,但是它的一个裁决仍然引发了全国的广泛争论,甚至导致社会的严重对立,的确出乎科隆法院和德国政界的意料。

  科隆法院做出裁决之后,立即引起了德国全国对“割礼”今后合法地位的担忧。犹太人实施“割礼”的往往是资深的犹太法学者,他们完全可以不顾法院的裁决继续冒险给犹太男婴实施“割礼”。与科隆法院对给4岁伊斯兰男孩实施“割礼”的医生做出判决同时,德国与捷克接壤的小镇——霍夫一名64岁的犹太法学者,就因为施行“割礼”而遭到指控。但是伊斯兰教没有类似的专门实施“割礼”的人,所以伊斯兰男孩要实施“割礼”,多半只能求诸医院的医生。但是多数医院的医生因为害怕遭到司法起诉,不愿意执刀。

  科隆法院判决公布两个月后,德国民意调查机构TNS Emnid展开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56%的德国受访者对科隆法院的裁决持支持态度。

  64岁的社会民主党人马琳·鲁普雷切(Marlene Rupprecht)就是一个“割礼”的坚决反对者。当被问及为何反对联邦政府推动立法承认“割礼”时,她说,她不希望德国开历史的倒车,堕落为一个仅仅因为《圣经》的说法而立法保护伤害儿童的行为的国家。“仪式性的割礼所造成的伤害是不可补救的,而且从医学上来说是不必要的。”鲁普雷切说。

  但支持联邦政府法案的人宣称,男性施行“割礼”对身体无害,而且应该尊重和保护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实践。

  “(科隆法院的裁决)的基本观点是反宗教的。”德国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办的外交政策杂志《国际政治》的主编塞尔克·坦佩尔(Sylke Tempel)说,“德国丢掉了与传统有关的所有东西。”坦佩尔认为,科隆法院的裁决很欠考虑,表明他们根本不理解“割礼”对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信仰有多重要。

  联邦政府法案获得通过后,德国联邦议院议员、社会民主党人、宗教事务专家克斯廷·格里斯(Kerstin Griese)接受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电子邮件采访时,对联邦政府的法案予以了积极的评价。她说,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孩子有权继承他们父母的宗教信仰,德国应该给他们自由生活的空间。“德国不应该成为当今世界唯一一个严禁宗教仪式的国家。”格里斯说。

  虽然支持者对议会通过新法案欢欣鼓舞,但是位于柏林的美国犹太人委员会执行主任迪尔德丽·伯杰(Deirdre Berger)认为,围绕“割礼”存废的争论远未结束。她说,法案很可能被要求提交德国最高法院,而且促使别的同样存在“割礼”存废之争的欧洲国家做出更严格的立法。

【编辑:张健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