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3年欧洲危机发展 或出现转机拐点非终点
原题:欧洲债务危机到底会发酵到什么程度?
拖着疲惫的身躯,欧盟进入新的一年。新年能否孕育新的希望?已持续了3年之久的欧债危机将继续升级还是有望缓解?遏制欧洲经济下滑与衰退有无灵丹妙药?欧债危机的阴影下,世界其他经济体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和牵连,又将以怎样的方式自救?2013年,太多的问号等待人们求解。
欧洲“新双速”
内外双冲击
展望2013年,欧洲仍难以摆脱欧债问题的困扰,要解决欧洲深层次的问题决非易事。人们寄望于欧洲经济能恢复平稳增长,为欧洲应对债务问题并进行结构性调整赢得更多时间和空间。
2012年欧债问题是贯穿欧洲形势变化的主线。年初形势一度向好,但5月法国总统选举和6月希腊政治危机使欧债问题急剧升温,一度把欧元区推到了解体的边缘。人们看到希腊这样的小国不仅能点燃奥运圣火,还可能烧掉诞生10年的欧元。此后,西班牙银行业告急,增加了对欧债问题扩散至整个欧元区的担忧。在年中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欧债问题成为压倒性的议题。
为挽救欧元,挽救欧元区,挽救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主要国家政府被迫“背水一战”,出台各种措施全力应对债务危机。欧盟夏季峰会确定了欧债问题标本兼治的方向。欧央行放出狠话,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欧元,随后推出了无限量购买重债国债券的“直接货币交易”计划。此后欧洲又正式启动“欧洲稳定机制”,并在年底前就建立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等达成共识。这些措施震慑了投机力量,提升了民众信心,欧元和欧洲股市逐渐恢复平稳。
然而欧债危机远未结束,欧洲围绕如何应对危机的路线之争仍在上演。一是紧缩与增长之争。欧洲在主权债务问题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为消除债务泡沫需要实行紧缩政策,“勒紧裤带”过日子;另一方面又不能大动百姓的“奶酪”,避免危及政权稳定。法国总统奥朗德高举增长大旗,与奉紧缩为“圭臬”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展开了折冲。两者的碰撞隐含着发展模式和影响力之争,优劣高下一时难见分晓。
二是“更多欧洲”与“更少欧洲”之争。目睹欧元岌岌可危,一些国家庆幸当初未加入欧元区,有意申请加入欧元区的国家放缓了进程,还有一些国家甚至对加入欧盟感到“后悔”,要求收回业已上交欧盟机构的权力。与此同时,另一些国家认为,危机当头,只有深化一体化,加快一体化进程,才是走出困境的“正道”。欧洲出现了新的“双速欧洲”现象。作为“重灾区”的欧元区走在了一体化进程的前列,一些非欧元区国家逐渐落到了队尾。
中国坚定支持欧洲摆脱困境的努力,通过多种方式向欧洲传递信心,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欧洲不少人诧异地发现,无论是立场表达还是实际行动,中国在欧债问题上比欧洲的传统盟友做的都要好。欧洲的感触很深,也很复杂。中国这么做,为的是中欧关系的大局,为的是双方的共同利益,也是为了促进世界经济的整体复苏。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仍不乐观的背景下,中欧必须加强合作。(欧阳实)
重债国家措施频出效果待察
2013年,欧元区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负债率和失业率都将继续攀升,贫困问题日益凸显。衰退将继续威胁最脆弱的几个国家并可能传染整个欧元区,甚至会影响德国的经济增长。
欧洲各国为应对债务危机而实行的财政紧缩政策,牺牲了急需的经济增长空间,抑制了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步伐,这种状况在年底前将难有大的改善。
由于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居高不下,法国今年可能将无法实现把财政赤字降到3%的目标,并成为第一大欧元债务国,其债务将高达2000亿欧元。
陷入衰退并有大量失业人口的西班牙,如果不求助于欧盟和欧洲央行的财政支持难以走出困境。
从今年1月起西班牙要偿还210亿欧元到期债务及其利息,如果投资者不相信西班牙政府能稳住财政局势,西班牙的市场融资行动将流产,届时与欧盟就财政救助问题进行的谈判将会更加困难。
——法国经济学家尼古拉·巴弗雷
欧洲央行在欧元区危机管理中可以算得上是“最可靠的”角色,不仅采取果断措施支持银行资产流动性,而且为稳定政府债券市场,又推出了“直接货币交易”计划。
欧洲央行能给金融市场带来暂时稳定,但要彻底化解危机,还要看南欧国家什么时候能返回经济增长的正轨。
2012年,欧元区就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达成协议,这是一个重大成果,是实施银行业联盟计划的第一步。
建立欧元区银行业联盟,三个支柱可谓缺一不可,即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银行业单一清算机制和单一存款担保制度。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短期内欧元区不会有单一的银行业清算机制,作为临时性方案,可以通过欧洲稳定机制来稳定那些受统一监管的银行,向问题银行直接注资。
——布鲁塞尔欧洲与全球经济实验室研究员绍尔特·达尔瓦什
当初,在欧元诞生时廉价信贷造成的通胀泡沫,破坏了欧元区国家的竞争力。这些国家想通过改革、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生产率来扭转这种局面。只有在降低价格水平的情况下,这些措施才能成功。
据高盛估算,法国价格水平应降低20%才能将目前的债务维持在可持续水平。西班牙情况类似,意大利价格水平需要下降10%—15%,希腊和葡萄牙则要分别下降30%和35%。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估算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2003年德国施罗德政府决定取消上百万德国人的第二重失业保险,为开创低工资就业铺平了道路。从1995年至2008年,德国的价格水平与欧元区的贸易伙伴国相比降低了22%。可惜的是,目前的危机国家,尤其是法国还不愿意服下苦口良药。他们期待“魔法秘方”的时间越长,欧债危机存在的时间也将越长。
——德国经济研究所所长汉斯·韦尔纳·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