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称美前高官访朝失败 “人质外交”遭质疑

2013年01月14日 16:16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金正恩执政后,奥巴马曾一度对“解冻外交”抱有兴趣和希望,但是去年和朝鲜达成粮援协议后,后者却发射了火箭,在这种情况下,白宫自然不敢再贸然轻信。不仅如此,曾经100%能收获欢呼的“人质外交”,如今在美国朝野也受到越来越多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出行的理查森,自然不敢、不便对朝鲜轻易许诺。礼尚往来,他自然也难获得预期的收获。

  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前新墨西哥州州长比尔·理查森是平壤的常客,迄今已9次访问过那里,但这一次恐怕是行前最高调的:1月8日突然宣布行程,且由朝鲜官方通讯社公布信息,其办公室在理查森成行后更神秘宣布,11日理查森一行回到北京,就举行公开新闻发布会。

  由于朝鲜的神秘性,和美朝关系的特殊性,以往包括理查森在内的美国重要政治人物,访朝前都会提前一段时间公布行程、目的,并尽可能与白宫交换意见。此次理查森的平壤之行却一反常态,考虑到绕道北京的因素,“先斩后奏”的意味浓厚,且究竟去做什么也语焉不详,理查森办公室在发给媒体的通告中,仅用“个人性质的人道主义使命”来概括此行目的,这几乎等于啥也没说。

  双方均可得利 “人质外交”一度盛行

  按照多数分析家的猜测,理查森此行最直接的目的,是希望成为打破美朝自去年金正恩不顾与白宫达成的协议、两次发射卫星以来持续外交僵局的关键人物,直接“标志性目标”,则是希望带回11月3日越境进入朝鲜后被捕、很可能以“间谍罪”判刑坐牢的美籍韩裔裴俊浩(肯尼斯·裴),并以此彰显自己个人“破冰”的成功。

  冷战结束后一波三折的美国—朝鲜外交历史,几乎是一个贯穿着“破冰之旅”和“人质外交”的历史,每一次朝鲜进行核试验、导弹试验,或美国公民在朝鲜境内被扣,都会引发朝美关系紧张,也都会激发若干美国著名政治人物的“破冰”之行,他们会或高调、或低调地动身前往朝鲜斡旋,许以或现实或虚拟的好处,换取朝方的妥协、让步,如果说“暂停核试验”、“恢复谈判”之类妥协过于虚拟且每生波折,人质的释放却是实实在在的、不可逆的,前总统吉米·卡特和比尔·克林顿正是从平壤“捞人”的常客和行家里手,最近两次美国人质事件,就分别被两位前总统化解。

  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量,美国其实一直希望和朝鲜保持接触,并将朝鲜置于“可控状态”,因此历届政府都曾对打通朝美外交沟通渠道抱持浓厚兴趣,而“捞人”符合美国社会和人质家属的意愿,“友好使者”从平壤偕获释人质返国时,做派往往不啻英雄凯旋,对美国政府、对斡旋者本人,都有现实的政治“加分因素”;而朝鲜则通过“人质外交”,获得从粮食援助到外交空间在内,各种各样台面上和台面下的实惠,对此也乐见其成。正因如此,“人道使者”、“人质外交”才会如此盛行。

  政府不支持 质疑声增多 “准信使”光环不再

  理查森号称“拆弹手”,曾访问过古巴、苏丹和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对平壤更是轻车熟路。他曾几次有意“人质外交”却都被卡特、克林顿抢先,仅获得诸如带回朝鲜战争阵亡美军遗骸等关注度较低的成果,对此他一直意犹未尽。此次朝方对他开放绿灯,既有人质问题可做文章,又有谷歌老板施密特这样重量级“私人朋友”随行,在他看来自然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然而理查森一行去时高调,回程却偃旗息鼓:他们在平壤会谈了,参观了,但仅此而已,人质并未能被“捞出”,按约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也没发布出多少引人瞩目的新闻。

  尽管理查森是民主党资深政治家,且和奥巴马关系密切,但其上次(2010年12月)的平壤之行就受到白宫冷遇,此次更是如此,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维多利亚·努兰行前、行后一再表示,美国政府“不认为访问时机是适宜的、或访问本身是具有建设性的”,尽管“政府无意阻挠访问本身”。金正恩执政后,奥巴马曾一度对“解冻外交”抱有兴趣和希望,并在去年上半年和朝鲜达成提供粮食援助,以换取后者暂停核试验、导弹试验和卫星试验的协议,结果却是协议墨迹未干,朝鲜火箭却上了天,在这种情况下,白宫自然不敢再贸然轻信。

  不仅如此,曾经100%能收获欢呼的“人质外交”,如今在美国朝野也受到越来越多质疑。由于“人质外交”必然伴随着私下交易,不少批评者认为,这种交易会反过来鼓励朝鲜变本加厉地制造人质事件,把美国人质当成奇货可居的筹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政客和企业家、媒体人,也不得不慎之又慎。

  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出行的理查森,自然不会有昔日卡特、克林顿的“准信使”光环,迫于美国朝野内外舆论氛围的微妙变化,他们不敢、不便对朝鲜轻易许诺,即便许诺,娴于此道的朝鲜高官们看到美国官方的冰冷脸色,也很难相信会算数。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理查森在平壤很难令东道主感到满意,礼尚往来,他自然也难获得预期的收获。

  可以说这是地地道道的“三输”:在美国政府而言,既不能阻止理查森的平壤之旅,也不能阻止朝鲜媒体借平壤之旅做文章;在理查森而言,两手空空而去、两手空空而回,既得不到“捞人”之类看得见、摸得着的“干货”,也难获得朝野的普遍认同,或政治影响力方面的“加分因素”;在朝鲜而言,理查森的来访既没能带来用于交换的“大礼包”,也很难借这次访问,达到诸如重建美朝对话桥梁,或改善朝鲜国际形象等目的。(陶短房)

【编辑:李夏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