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德法经验或为破解中日关系僵局之鉴
中国和日本分别为全球第二和第三经济大国,且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当前双边贸易总额高达3000亿美元。一些分析人士指出,钓鱼岛争端已开始祸延中日经贸关系,若此情况继续,则不仅无益两国经济,也不利全球经济复苏。德国和法国的历史恩怨或许可为破解中日关系僵局提供借鉴。
澳大利亚华人经济学家郭生祥指出,中日之间的政治和历史问题,已阻碍双方经贸发展,这让人想起历史上的德法关系。
在郭生祥看来,普法战争以及两次世界大战都与德法之间煤铁资源争端和与之伴生的领土纠纷息息相关。他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部分国家为促成煤炭和钢铁工业一体化,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实现欧洲煤钢联营,从而实现资源和行业跨国融通,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德法历史纠纷。
郭生祥认为,借鉴欧洲煤钢联营,探讨构建中日产业乃至经济共同体,或许有助于为两国复杂关系求解。
无独有偶,日本外务省前高级官员孙崎享指出,鲁尔区丰富的煤铁资源,让德法两国为之争斗了数百年,直至引入欧洲煤钢联营机制。他认为,中日应当效仿欧洲人的做法,为共同开发钓鱼岛海域资源,构建某种合作治理机制。
郭生祥指出,中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将是史无前例的,其规模或远大于欧洲当年水平,这构成中日组成利益共同体的坚实基础,也是日本经济成长的重要机会,日方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做出明智选择。
中国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指出,经过数十年的经贸合作,中日不少行业融合程度较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这种情况短期内难以改变;另一方面,日本错误史观及外交失策,导致本轮中日交恶,直接威胁地区经贸合作前景。
周永生指出,解铃还需系铃人,日方应该也必须拿出改善中日关系的诚意来。尽快打破僵局,符合各方利益。(记者 傅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