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军事干预马里局势 想撕下"非洲宪兵"标签很难
法国想要撕掉身上“非洲宪兵”的标签,看来很难。近日,由于非洲国家马里北部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大举南下,试图控制马里全境,法国在该国展开了直接军事干预行动。法国以非洲一种叫做“薮猫”的动物名称作为此次军事行动的代号。
关于这场军事干预行动,法国国内其实早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但法军此次行动之快、规模之大,还是让各界普遍感到出乎意外。
在过去几个月内,法国总统、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多次强调,法国不会在马里进行直接军事干预,将主要负责为西非联军提供物资、情报等支援,更不可能派地面部队参战。然而,自从打响“薮猫”行动的第一枪后,法国完全由“幕后指挥者”变为“主力干预者”。法国媒体称,法国官方虽然称法军的角色是“协助”马里军队,但是,目前的马里军队毫无战斗力可言,法国实际上承担了绝大部分作战任务。
1月15日,“薮猫”行动进入第5天。在这5天内,法国除了派出常驻在非洲国家的特种部队和幻影战斗机参战之外,还在征得阿尔及利亚同意后,从法国本土派出阵风战斗机通过该国领空,在马里北部展开轰炸行动。除此之外,法国的地面部队陆续从其在乍得和科特迪瓦的军事基地抵达马里。1月15日法国《世界报》透露,法国向马里派出的地面部队总人数最终将达到2500人。
对于自己在马里如此大动干戈,法国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反恐”。马里在去年3月发生军事政变之后,形成南北分裂的局势,北部被伊斯兰极端势力控制。法国担心,一旦马里成为“非洲的阿富汗”,恐怖分子就可以此为基地,策划针对法国在西非利益和法国本土利益的恐怖袭击。近年来,活动在马里北部的“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已经多次绑架法国人质。
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内,法国一直极力促成国际社会出兵马里。但是,虽然有了联合国的许可,以西非国家为主的国际干预部队始终没有组成。近日,马里北部伊斯兰极端势力突然发起南下攻势,触动了法国的“红线”。在法国看来,位于马里南部的首都巴马科绝对不能失守,因此,在马里率先打响了干预战争。
法国的这场反恐战,因为具有很强的“正义性”,因此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在1月14日透露,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坚持给他打电话致谢,欧盟外长阿什顿也表示支持。美国没有参战,但是强调“与法国目标一致”,将为法军提供情报和空中加油等支持。英国已经派出军用运输飞机,为法军运送物资。比利时、丹麦、德国等也提供一定的后勤支持。
法国舆论普遍承认,奥朗德出兵马里的主要目的是“反恐”,这是毫无争议的,但是,法军此次大规模行动也有其他一些目的。例如,1月14日法国《解放报》在一个题为《马里,战争的原因》专题报道中称,法国在西非地区有“不可忽视”的经济利益,其中“最具战略性”的就是法国核电巨头“阿海珐集团”在尼日尔的铀矿,这些铀矿满足了法国核电站1/3的原料需求。经济利益促使法国极力确保西非地区的稳定。
几乎法国所有主流媒体都指出,奥朗德就任半年以来,民众支持率直线下降,这场在马里的干预战争,让他穿上“军队首领”的“外衣”,有助于提高他的民意和国际影响力。《解放报》称,对于一名总统来说,战争从来不是一个坏消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上的民调几乎毫无例外地证明了这一“规律”。该报强调,尽管奥朗德匆忙出兵,而且没有履行先前不直接干预和不派出地面部队的承诺,但是法国国内几乎听不到反对这场战争的声音。《世界报》认为,奥朗德将从这场战争中“获得政治效益”。法国媒体1月14日的一项民调显示,63%的受访者支持这场战争。
法国《费加罗报》称,法国在马里的军事行动,从逻辑上来讲,也是2011年军事干预利比亚的延续。法国“军事学院”的前校长樊尚·德波特对该报说:“这实际上是利比亚战争的第二场战斗。”一方面,马里北部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曾经在利比亚充当卡扎菲的雇佣军,在卡扎菲倒台后,他们回到马里;另一方面,这些伊斯兰极端分子使用的精良武器,很多都是从卡扎菲的武器库趁乱抢来的。
对于这次军事行动的进展情况,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在1月14日对媒体表示,结果“令人满意”。法国媒体也认为,这是一场“不对称”战争,法国不仅动用了常年部署在非洲多国的“战争机器”,而且从本土派出增援,因此,完成战争的第一阶段任务,即阻止伊斯兰极端势力南下应该不存在困难。
但是,有不少分析人士指出,马里北部的伊斯兰极端势力以沙漠地形为依托,法国最终是否能够彻底清剿这股势力尚存疑问,法国有可能刚从“阿富汗泥潭”抽身,就陷入“马里泥潭”。目前,法国正在积极争取西非国家尽快履行承诺向马里派兵。但是,《费加罗报》指出,这些非洲国家士兵需要西方国家对其进行训练,而西方国家在阿富汗用了10年时间也没有训练出一支真正能抵抗塔利班的政府军。(记者 林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