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印度外交具独立性 不会附庸他国敌对中国
印度会参与对华战略遏制吗?
中印将举行5年来首度联合军事演习。
所有的观察者都明白此次军演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然而,在美日不断加强对新德里的游说的同时,印度“逆势而动”与中国展开了沉寂多年的军事互动,此举引发了人们的诸多猜测:到底印度这个美国最新兴的军火采购商、日本“自由与繁荣之弧”的关键链条、中国涉及面积最大的领土争端国在执行怎样的对华政策?是和美国日本站在同一战壕里,还是真心觉得世界足够大容得下中印两国的同时崛起?
关于中印关系,至少在中国媒体上很有市场的一个问题是,印度是否会受到美日拉拢或胁迫,参加到他们主导的对华战略遏制联合战线中来?实际上,这很可能是一个伪命题。
应该看到,印度作为一个富于自豪感的区域大国乃至世界大国,其外交政策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印度从来不曾认为自己是其他国家的附庸,恰恰相反,印度素来以自己的独立自主外交传统而感到自豪。即使在美苏冷战时期,莫斯科和华盛顿也无法把新德里纳入到自己的麾下。1998年印度核试验,度过短暂的冷淡期后,美国对印度展开了长期不懈的外交攻势,而印度不但没有马上投怀送抱,反而益发矜持,连印度急需的军火采购都敢于拿三阻四,在旧爱俄罗斯和新欢美利坚之间左右摇摆。
至于麻生太郎首创的“自由与繁荣之弧”,印度更是一副超然的态度,既不反对也不支持。道理很简单,印度根本没看上麻生的外交战略,更不愿意给日本外交战略当注脚。如今,换汤不换药的“安倍主义”在印度得到的决不会比5年前的麻生理念更加积极。
印度的独立自主外交传统虽然使得新德里不会甘为其他国家的附庸去敌对中国,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的对华政策一定是友好而富有建设性的。实际上,作为一个自我认知和客观现实中的大国,印度同样有着充分的理由试图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双边的领土争端、西藏问题;地区的巴基斯坦问题、印度洋问题;乃至于国际层面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调整问题,中国和印度之间存在的安全分歧相当一部分是结构性的,不可能通过外交领域的略微示好、军事领域的少许互动而出现根本改善。
归根结底,决定印度对华政策的是印度自己,印度既不会受人指使和中国为敌,也不会为了避免被人批评为受人指使没有独立意志而不和中国为敌。
对于中国来说,要明白中印关系的症结到底在哪里,更要明白这些问题是中印关系的核心议题,而不是中印两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子议题。只有在对对方的行为动机有了充分了解之后,双方才能谈得上为改善关系迈出超过象征意义的步伐。(叶海林 中国社科院全球战略院《南亚研究》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