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借“屠杀”制造恐慌 拿平民伤亡打心理战
发生在叙利亚霍姆斯的百余人被杀传闻尘埃未定。反对派指责支持政府的民兵武装制造了这起“屠杀”,“叙利亚人权调查”据称已派人前往当地进行调查。与1月15日发生在阿勒颇大学的袭击案后叙政府第一时间发出声音相比,此次叙政府迄今一直保持缄默。
此次霍姆斯“屠杀”传闻与2012年发生的胡拉、哈马惨案也有相似特点,即初步显示是由持轻型武器的武装分子近距离射杀,同时政府没有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遂引发外界猜疑。
回顾叙利亚战局的发展,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就是每当国际社会将就叙利亚问题做出重大决定,以及反政府武装在战场上陷于被动时,便会传出屠杀平民的消息。17日,亲政府的《民族报》称,在阿勒颇武装分子制造阿勒颇大学惨剧后,政府军便做出“战术性撤退”的决定。反对派称这是“新战略”,其正在准备与政府军在阿勒颇进行决战。
经过5个多月的争夺,叙北方重镇阿勒颇至今仍未决出胜负。叙利亚官方的统计显示,危机已经对阿勒颇造成超过25亿美元的损失。大马士革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易卜拉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阿勒颇大学惨剧是恐怖分子的一种心理战,通过在当地制造重大伤亡事件,在民众中造成恐慌并将之扩散,从而轻松实施占领。即便民众没有逃散,军队在民间的威望也会下降,武装分子就有可乘之机,在当地施展影响力。与阿勒颇大学爆炸仅隔一天的伊德利卜郊区爆炸案,也是类似手法,即爆炸并非针对军方,而是以制造民众伤亡为主。
霍姆斯在去年上半年一直都是叙利亚暴力冲突的集中爆发地。随着“大马士革火山行动”以及“阿勒颇解放战役”的打响,霍姆斯地区的武装分子逐渐向大城市转移,当地的安全状况逐渐恢复。但由于霍姆斯毗邻黎巴嫩边境,难于阻止武装分子的渗透,因此战事时有发生。
本报记者听取了多位叙利亚朋友对“屠杀”问题的看法。其中一名朋友的话代表了很多大马士革人的想法:叙利亚政府军也是叙利亚人,应该不会屠杀自己的同胞,只有动机不纯的人,才会制造屠杀并借此在国际社会制造舆论。
目前,叙利亚民众对待冲突双方的态度已经相对稳定,政府与反对派在战斗中都对平民造成了伤害,民众早就看清了这一点,支持哪一方更多取决于个人利益、教派与意识形态。一位在叙利亚的资深外交官告诉本报记者,对军队而言,在面对藏有武装分子的楼房时,与其牺牲士兵的生命突击进入,还不如选择炮轰的方式将楼房与武装分子一起炸毁。
易卜拉欣认为,叙利亚军队现在采取的是封锁、等待的战术,武装分子藏于民间,草率发动进攻会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政府等待着民众将这些武装人员自发清除出他们的社区,或者等待民众逐渐撤出后,再发动进攻。
叙利亚战争中平民伤亡难以避免,但其中也充满尔虞我诈。最近反政府武装的一份材料透露,去年5月“胜利阵线”在大马士革一个情报机关门前制造的恐怖爆炸中,死去的多数人不是平民,而是着便装的军警。同时,本报记者也得到来自亲叙政府人士的消息说,本月3日政府军对大马士革东部加油站的空袭,炸死的多数是恐怖武装分子,而非平民。焦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