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在涉华问题上自相矛盾 或令亚太冲突加剧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会见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时宣称,美方承认该岛屿处于日本行政管辖之下,反对任何寻求破坏日本管辖权的“单方面行动”。这番在钓鱼岛问题上明显偏袒日方的言辞,不仅令全球舆论大哗,也将希拉里所谓的“巧实力”外交背后的双重标准,毫不遮掩地暴露在世人面前。
作为主管美国外交的政府官员,希拉里的言论不仅释放错误信号,给钓鱼岛问题火上浇油,还反映出美国在外交口径上的上下抵牾、前后混乱。
《华尔街日报》17日报道称,美国负责东亚事务的高级外交官坎贝尔向日本政府发出微妙但清晰的信息,暗示在中日愈演愈烈的领土纷争中,日方应加以收敛。坎贝尔言犹在耳,希拉里便发出罔顾基本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表态,清脆的耳光,抽打在本国官员的脸上。
不惟如此,在诸多涉华敏感问题上,希拉里也不乏矛盾之处。
去年9月,希拉里在访华“谢幕之旅”前后曾多次表示,“美中应超越差异,加强合作”、“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新兴大国能够继续为各自人民创造美好未来”。但希拉里去年又用“卑劣”一词指责中俄在叙利亚问题上使用否决权。很难想象,这些“看上去很美”的论调和语气严峻的诋毁,出自同一人之口。
希拉里屡次在公开场合称,中美能开放地讨论彼此的共识与分歧,证明两国关系在成熟的同时将继续前进。话音未落,“负能量”又浮出水面。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希拉里一边表示美国不持立场,一边却不断使用“尖阁诸岛”的称谓。针对南海问题,她在声称美国“不选边站队”的同时,又不忘唆使东盟各国合伙主张南海权益。
如此看来,希拉里所谓的“巧实力”外交,无非“巧”在舌灿莲花,说一套做一套。站在“两面三刀”背后的,则是希拉里一直以来秉持的狭隘利己的外交立场。
必须承认,任何一个国家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根本的出发点都是维护国家利益。但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不能违背国际关系的一些基本准则。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期间,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太”、屡次在钓鱼岛及南海问题上推波助澜,利益纷争无疑已超越合作共赢的边界。
一方面,美国想搭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获取实际的便利。另一方面,又害怕中国实力不断增长威胁美国的地位。因此,在外交关系上,美国总呈现出自相矛盾的一面。因为外交战略摇摆不定,政客时常表现出言行相悖,也就不足为怪。
希拉里此番不负责任的表态,非但暴露出前后矛盾,揭示出“甜言蜜语”背后的“杀机”,更可能令亚太地区冲突加剧。倘若如此,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战略及经济发展,也会极为不利。(傅盛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