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质劫匪同被杀 阿军被指速战速决搞砸人质营救
速战速决“搞砸”了人质营救
在这场人质危机中,阿尔及利亚军方速战速决,但58名人质死亡的事实让其备受西方国家指责,阿尔及利亚被指盲目开火,不顾人质安危,阿尔及利亚方面则坚持独立处理这场危机,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场危机最后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收场?
1【过程】
人质劫匪一同被杀
美国权威杂志《大西洋月刊》认为,客观讲,阿尔及利亚政府的解救行动可算失败,恐怖分子没有投降,也没有被消灭,最后仅存的人质也被杀害。
阿尔及利亚军方对这起事件的反应非常迅速,人质事件次日,阿军就对绑匪发动了进攻,但拒绝英美军事援助,而且在发起行动之前,没有通知任何国家,这令英、美等国非常震惊。
17日,阿军在直升机上向劫匪的汽车射击,汽车中有35名人质,杀了劫匪,也杀了人质。车内的劫匪向直升机开火,在此次交火中,4辆汽车被炸,一辆撞毁。
首次交火后,阿尔及利亚地面部队进入天然气处理厂,寻找幸存者。劫匪随后威胁称,如果阿尔及利亚军方再靠近,就将处决人质。
18日早晨,劫匪后退了3公里,退到了天然气处理厂的主楼。有媒体报道称,劫匪将手中剩下的23名人质作为人盾。此时,阿军拒绝与劫匪谈判,劫匪就带着人质、火箭弹、手榴弹、机关枪和炸药进入机房。
19日的那起总攻,对于外界就是一个谜。《每日电讯报》披露称情况令人绝望。在48小时之前,阿尔及利亚军队已经向外界证明了其好战性。阿军的强硬和疏于沟通招致了猛烈的批评,但这就是阿尔及利亚这个饱受极端分子之苦的国家处理恐怖事件的方式。
2【原因】
缺乏营救人质机制
反恐专家认为,阿尔及利亚军队在行动中进攻得太快了,犯了很多致命错误。
首先,阿尔及利亚军方没有正确地分析地形。英国国王学院国际中心高级研究员谢拉茨·马赫尔表示,如果能够观察劫匪行为特点,就能够选取最佳时间发动攻击。“我曾经预计,会僵持三到四天才发起进攻,但这一切看起来发生得太快了。”
第二,阿尔及利亚军方没有策划好进攻方式。马赫尔说,“用直升机护卫,向人质绑架地点集中扫射,这样效果不好,本应有更为精准的办法。在这种行动之前通常会有详细步骤。”
第三,阿尔及利亚军方不接受英美的援助也被指不利行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反恐专家里克·尼尔森表示,“人质解救行动危险性很高,情况一直在变,信息通常很不清晰。美英法特种部队可完成这样的复杂任务,但阿尔及利亚这样的国家,恐怕没有健全的机制来应对这种行动。”
第四,在解决人质的关键时刻,阿军方没有与劫匪谈判也引来争议。虽然反恐专家尼尔森认为,恐怖分子不愿谈判,无惧死亡,这是令军方决定速战速决。
但美国战略研究机构高级研究员安迪·李普曼则认为,劫匪的首领贝勒穆赫塔尔曾经用人质交换金钱,因此不排除他希望从这次绑架中赚钱的可能。
3【背景】
长期反恐伤亡惨重
一些分析人士还认为,阿尔及利亚军方处理人质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要归因于历史原因。
经过多年战争,民族情绪强烈的阿尔及利亚在1962年从法国独立。在上世纪90年代与极端伊斯兰分子的冲突中,全国有2万人丧生。
英国前情报高级官员、反恐专家尼格尔·伊科斯特说:“阿尔及利亚人对主权非常在意。他们不会考虑或者接受外来者的任何援助和建议。”
正是这种背景使阿尔及利亚军方养成了“先射击再交谈”的思维,再加上缺乏解救人质的精良武器装备,这种结果不难预料。对于阿尔及利亚的“固执”,美国反恐专家乔纳森·舒尔茨说:阿尔及利亚军队经常是圣战者攻击的对象,但却应对乏术。
在每一次人质事件后,都会产生阴谋论的说法,此次也不例外,有分析称阿尔及利亚对劫匪发动令人吃惊的行动,或许是出于某种战略考虑。
英国国王学院国际中心高级研究员谢拉茨·马赫尔表示,阿尔及利亚很可能一方面利用人质事件向外界展示其独立性。另一方面,采取强力行动向恐怖分子传递信号,即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干掉他们。
失败人质救援
1972年 慕尼黑
慕尼黑奥运会期间,11名以色列运动员被巴勒斯坦武装分子“黑色9月”潜入运动员宿舍劫持。其中9人在德国警方解救人质时被武装分子杀害。
1980年 德黑兰
美国特种部队进入德黑兰,解救被扣押的53名美国人质。由于直升机技术问题,营救人员被迫放弃行动。撤退时,在伊朗沙漠地带,直升机与运输机相撞造成8人死亡。
2002年 莫斯科
车臣武装在剧院劫持数百名人质,俄反恐部队被指投掷毒气弹,然后冲入剧院,约130名人质被杀。遇难者家属称,很多人质在枪击前因吸入致命的天然气而死亡。
2004年 别斯兰
车臣武装在别斯兰一学校中,劫持了数百名人质。俄罗斯军方人员最终冲入学校,解救人质,血腥收场。在此次解救过程中,330多名人质被杀,其中一半是儿童。
2010年 马尼拉
一被辞退的前菲律宾警察高级督察持步枪,登上香港一旅行团所在巴士,挟持23名人质,与菲警方枪战后被击毙,事件持续12小时后以流血告终,8名人质身亡。(储信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