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呈现四大趋势 资源争夺战不可避免
原题: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四大趋势
尽管全球经济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但真正走向复苏并启动新的增长之路依然不好走。
2013年伊始,全球经济增长一片低迷。尽管全球经济已经在金融和债务泥潭中挣扎了五年,但并未走上真正复苏的“正轨”。未来十年全球经济会是怎样的图景?
当前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2.2%上升到2011年的14.3%,特别是在过去十年间,中国GDP总量一路攀升,接连赶超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根据经合组织(OECD)不久前发布的报告,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16年后超越美国;如果按市场汇率计算,将在2020年超越美国。中国30多年的高增长得益于相对稳定和宽松的国际经济环境,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正进入“新常态”。
未来十年全球经济进入低于趋势增长率的“新常态”。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兴经济体日益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在全球经济中的权重继续上升。未来一段时间,新兴经济体保持较高增长态势、发达国家经济总体低迷的趋势不会改变。随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增加,全球经济增长重心不断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发达国家陷入“三高”(高赤字、高债务、高失业)困境,并且越来越表现出“日本化”倾向,即政府债务不可持续、常规货币政策失灵、人口老龄化以及政治决策艰难等。由于发达国家依旧在全球需求中占相当大比重,因此其疲弱的增长也将影响到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以出口为增长动力的经济体。
未来十年,全球经济要完成三大艰巨任务:一是全球经济再平衡。发达国家要改变债务依赖模式,减少经常项目赤字,而新兴经济体既要着力扩大内需市场,又要压缩过剩生产能力,调整压力明显加大。二是发达国家要实现“再工业化”或“再就业”。发达国家不同程度地经历经济虚拟化、产业空心化过程,就业增长远远滞后于经济增长,未来如何创造新的行业和工作岗位,降低失业率是长期难题。三是债务要得到清偿,也即“去债务化、去杠杆化、去福利化”。发达国家必然要经历财政紧缩的过程,将公共债务降低到可持续水平,企业和家庭必须提高储蓄、降低负债,修补资产负债表。然而,财政紧缩、信用紧缩与消费紧缩的叠加,会导致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之路变得十分漫长和艰难,全球经济面临一个增长中枢下移的过程,可能进入低于趋势增长率的“新常态”。
首先,全球正处于长周期下行阶段与新科技革命酝酿期。
通常而言,经济周期按其长度和循环变动不同可以分为四类:基钦周期(3年左右)、朱格拉周期(10年左右)、库兹涅茨周期(20年左右)、康德拉季耶夫周期(50年左右),分别对应着“库存周期”、“资本投资周期”、“房地产周期”以及“技术创新周期”。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短、长、中”三重经济周期下行的叠加期,尚未走出大周期的底部,由于科技革命需要相当长酝酿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形成现实生产力,尽管目前全球正孕育着新能源、低碳技术革命,但尚处于产业爆发前夜,对全球经济拉动作用有限。
其二,国际市场空间有限,未来各国博弈焦点转移至红利分配上。
在全球经济新常态下,最稀缺的资源是国际市场空间。国与国之间的博弈由红利的增长转向红利的争夺与红利的分配上。在全球经济逐渐恢复过程中,美国、欧盟以及与中国贸易结构相似度很高的发展中国家,一定会使出各种手段争夺有限的外部市场资源,贸易战动荡升级在所难免。未来十年,中美之间将继续保持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且竞争处于首位。
其三,资源刚性需求继续增长,全球资源争夺战不可避免。
未来十年,全球资源刚性需求将持续增长、供需矛盾不断加剧,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和全球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利用国外资源的风险和难度加大。消费趋同正改变着全球资源的供求平衡,国家间的竞争将演变为资源特别是能源竞争。经济性短缺、区域性短缺、地缘政治导致的供给中断或短缺以及需求型短缺将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考虑到未来全球经济重心从发达经济体向新兴经济体转移,由于发达经济体的总人口是10亿,而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总人口近50亿,全球经济增长的人口基数变化和新兴经济体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产生大规模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的升级换代需求,因此,新一轮消费势必推动对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和能源需求的上升,未来十年全球资源争夺将可能演变为常态化趋势。
最后,低利率和全球流动性过剩将推动通胀压力持续加大。
在IMF追踪的1929年以来的14轮经济周期中,本轮复苏是最缓慢的,但信贷反弹却是最快的。目前全球央行的资产规模约为18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30%,是十年前的两倍。而发达国家深陷债务泥潭,都倾向于通过量化宽松等方式来维持债务循环,长期低利率和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泛滥将成为常态,尽管短期内,全球通货膨胀压力不大,但考虑到全球产出缺口正在减小、资源价格继续走高,因此未来十年全球可能面临高通胀压力。(张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