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大黑客打击力度 专家称短时间内无法消除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灰色背景、大片黑色如蛛网般的不规则裂纹"霸占"电脑显示屏,当地时间1月26日,国际著名黑客组织"匿名者"就是用这样的画面成功劫持了美国量刑委员会网站,以此报复检察官"逼死"网络天才施瓦茨。
美国当地时间26日早间,美国司法部下属独立机构量刑委员会的网站上赫然出现了一段视频,国际著名的黑客组织匿名者在视频当中称,该组织关注美国的司法公正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面对现状他们忧虑加重,直到两周前社交新闻网站Reddit的创始人之一艾伦·施瓦茨因为受不了当局逼迫而自杀身亡。匿名者组织认为美国司法机构已经越过了界线,他们此举就是为了给施瓦茨报仇。该组织威胁说,要将美国政府的一些机密公布出来,目前美国量刑委员会的网站已经恢复了正常。
26岁的施瓦茨是一个电脑神童,他被指控从知名的学术期刊数据库JSTOR上面盗窃了数百万份学术文章,并原定于今年晚些时候接受法庭审判。法律专家估计如果罪名成立,他有可能要被判处最高35年徒刑。在施瓦茨将这些盗窃文章归还给期刊数据库JSTOR之后,JSTOR没有继续追究,但是有消息称负责此案的检察官却执意要追究下去,理由是:盗窃就是盗窃,无论是通过计算机指令还是用铁棍,也无论偷的是文件、数据还是金钱。施瓦茨自杀身亡之后,他的家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的死是恐吓和检方过于严厉的刑法系统造成的。
1月19日,维基解密通过Twitter发布了一则消息称:施瓦茨曾经帮助过维基解密,艾伦·施瓦茨曾经与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进行过交流。维基解密还暗示,施瓦茨很有可能就是维基解密的消息来源之一。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互联网从来就不可能是没有法治和秩序的乌托邦。而对于精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黑客们,互联网应该是自由且免费的。因此他们也被拥趸视为"数字时代的罗宾汉"。
黑客一词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会聚着一大群技术精英,他们是一群精通计算机的天才,认为一切计算机资源都应该是免费的,他们被人们尊敬的称为黑客。有人说,诸如互联网、新闻组、万维网、Facebook都是由他们开辟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被称作黑客文化。
1988年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学生罗伯特·莫里斯编写了一个开玩笑的程序,这个被称为蠕虫的程序会从计算机之间传播。由于莫里斯的失误,蠕虫很快失去了控制,当时所使用的阿帕网几近瘫痪,造成巨大的损失,人们认识到黑客的个人行为失当有可能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从此黑客风光不再,公众和媒体普遍谴责这种不负责任的黑客行为。
有专家曾说,黑客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心理问题,因为比常人智商高,常常为了一点点成就感,而不眠不休地破解一些原版软件,再加上自己对本身技术的挑战,难免会有坏念头。但是,这样的"坏念头"最终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所以,对于黑客的惩罚也是毫不留情的。美国纽约南区联邦法院日前就对3名"80后"东欧黑客宣判有罪,他们将分别面临95年、67年和70年总计232年的监禁。这一量刑也创造了黑客刑期的最高纪录。
美国被称为互联网大本营,因为互联网的概念和思想都是在美国产生的。那么,美国最近为什么对黑客判刑越来越重?中国社科院信息法专家吴峻作出了分析。
吴峻:互联网是乌托邦式的,一些人认为他应该是自由的,这个理论在法学界有很大的市场,但是因为9·11事件之后,美国觉得它对国土安全、信息网络安全很重要。而且网络也有军事价值,他们也会利用,但是如果跟他们的利益冲突,就会限制它。现在电子商务、电子通讯等越来越重地借助互联网,如果不对黑客进行限制,就会损害通道的可靠性,所以最好要制定一定的法律措施。
虽然美国黑客连连遭到法院的严刑重罚,但是黑客的粉丝也不少。不过,在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丁兆林看来,拥有众多粉丝并不能代表其合法性。
丁兆林:黑客很多都是奇才,有人说天才和疯子往往只差一步,所以这里也有一些心理上的因素。一些个人情绪的汇聚不能证明法理上的正确,所以即使有很多粉丝,也不能说明他是正确的。所以有时出现一些人的情绪上的聚合,黑客会通过恶作剧的方式、通过非法的方式进行破坏活动,获得心理上的宣泄。
吴峻分析认为,美国十分重视黑客活动,所以一直在严厉打击,但短时间内是无法消除这些现象的。而其他国家虽然也有所行动,但是力度并没有美国那么大。
吴峻:互联网实际上是一个乌托邦,肯定要跟国家层面产生冲突,黑客和政府之间矛盾的就很明显,但是两方支持者也都很多,站在法律上可以说一方错,但它会一直存在下去,不会马上得到解决。互联网的管理组织就在美国设立,它为了维持组织的权威性,对整个国际互连网进行一定管理。其他国家因为互联网产业没有美国那么发达,所以它也有打击,只不过力度没有那么明显做。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美国记者吕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