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警示中美日需防一战悲剧重演:小事触发战争
【英国《金融时报》2月4日文章】题:1914年的阴影落在太平洋上(作者吉迪恩·拉赫曼)
当我们从光线摇曳的黑白电影中看到男人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跃出战壕时,会觉得这一切已经遥远得不可思议了。但是,如果你以为如今的世界大国再也不会像1914年时那样陷入战争,那你也太自以为是了。中国、日本与美国间不断升级的紧张关系与将近一个世纪前爆发的那场严重冲突存在着相似之处。
最明显的潜在导火索就是中日两国间悬而未决的领土纠纷。纠纷的焦点是一片岛屿,中国称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近几个月来,两国飞机和舰船已经在岛屿周围暗暗较量了一番。去年10月底,忧心忡忡的美国向北京和东京派出一个高级代表团,四名成员都是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资深人士,包括在总统乔治·W·布什任内的国家安全顾问斯蒂芬·哈德利,以及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手下的国务院第二号人物詹姆斯·斯坦伯格。
由两党人士组成的美国代表团明确表示,中国如果对争议岛屿发动攻击,就会激活美国对日本的安全承诺。这里的风险明显在于,就像1914年时那样,一起小事件就能够触发同盟义务,引发一场覆盖面更广的战争。
美国代表团非常清楚这样的风险。正如四人代表团成员之一、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所说的,“我们彼此间讨论了(此时此刻)与1914年的相似之处。我觉得任何一方都不想发动战争,但我们告诫双方要警惕误解和意外。威慑通常在理性的参与方之间起作用,但1914年的主要参与方同样是理性的”。
约瑟夫·奈的哈佛同事格雷厄姆·艾利森撰写过一部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经典著作,他同样认为存在因误算导致战争的可能性。他说:“1914年的情况可以给我们启发。谁能想到塞尔维亚恐怖分子会杀掉一位没人听说过的大公,然后就引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所有参战方都被毁掉了。我的看法是,中国尚无意在军事上挑战美国。但中日国内性情急躁的民族主义者又会怎么样呢?”
2010年9月,一名中国渔船船长与日本巡逻船对峙,引发了一场围绕争议岛屿的争端。当时,日本政府采取了相对温和的措施。然而,美国现在担心新一届日本内阁中有太多坚定的民族主义者,这些人更倾向于对抗中国。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拒绝遵循“道歉外交”的做法,虽然日本曾试图通过道歉外交来弥补战争行为。
美国对日本政治的民族主义倾向感到担忧,而且这种担忧被进一步放大了,因为美国人在中国看到了类似的趋势。
中国现在像100年前的德国一样,担心既有大国试图妨碍自己崛起。
至少令人欣慰的是,中国领导层已经认真学习了历史上大国的崛起——并且决心避免德国与日本的错误。我们身处核时代的这一事实同样降低了重演1914年危机的可能性。
假如形势变得极其严峻,美日安保条约同样包含一些弹性空间。人们通常以为条约的第五条内容要求美国通过军事手段保卫其盟友。事实上,条约只是要求两国在日本遭到袭击时“采取行动,对付共同的危险”。这样的含糊其辞存在风险,因为这会诱使中国要求美国摊牌。但这样的措辞同样会在发生危机时派上用场。
1914年7月,所有各方领导人都备感无助,因为他们被卷入了一场绝大多数人都不愿看到的战争。研究那段历史或许可以帮助中国、美国和日本避免在2014年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