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称中日民间继续交往同时应把握好度
春节前,一个在无锡的小朋友打电话问我,“在当前中日关系的大环境下,能不能继续与他留学日本时结交的日本朋友保持来往?能不能去看望他的日本老师?”这样的问题既让我感动,又让我惊讶。
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我想首先应弄清楚几个认识上的问题。在两国政治关系不好的时候,民间交往还应不应该继续,谈友好合作是不是就成了汉奸卖国贼。
对话:不等于示弱
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错误言行侵害了中国的根本利益,让中国人民很生气,毫无疑问我们要团结一致作坚决的斗争,中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的强有力的反制措施。但钓鱼岛问题尽管严重和棘手,它也是中日关系中的局部性和阶段性的问题,而不是中日关系的全部。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这一问题而彻底砸烂中日关系的基础。我们在斗争的同时,还要更积极、更深入地去开展与日本各界的对话。当然,对话不是放弃原则,我们可以在对话中更细致地说明我们的立场和决心;对话也不是放弃我们在其它方面的准备,而是我们要充分去争取和平解决的机会。
交往:不等于献媚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上千年的交往史,即使在最黑暗的那段历史中两国民间的友好交往也没中断过。但也正因为日本侵华的那段黑暗历史,诞生了“汉奸、卖国贼”这类为中华民族所不齿的称呼,也让我们的同胞对与日本人民之间的交往有着特殊的敏感性,担心被戴上“汉奸”的帽子,特别是在两国关系不好的时候,这样的担心尤为强烈。
其实,只要我们把握好交往的度,我们就不必担心。这个度就是保持民族的气节和做人的气节。在交往中坚持平等和相互尊重,不可阿谀奉承低三下四,更不可卖国求荣。哪怕是最亲密的私交如有触犯中国国家利益的言行,都要严肃地指出来,并做必要的斗争,做到交往不失原则,不破底线。
合作:不等于卖国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合作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大到波音空客飞机,小到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民族都被连接在长长的合作链上。中日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可见经济层面的合作之广之深,确已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程度。
合作,讲究的是平等、互利、共赢。只要有利于我们的发展和进步,不管你是高鼻子蓝眼睛,还是黄皮肤黑头发,我们都应该欢迎。一切先进的东西,我们都应学习借鉴。这才是一个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民族的应有气度和胸襟。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秘书长、外交学院客座教授宋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