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授称中国还未将其巨大潜力转化为实力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2月20日文章】题:沈大伟:在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之前,中国都不会是全球大国(作者亚历山大·沙利文)
一些人对于中国在世界排名崛起的评估耸人听闻,与之相反,沈大伟在其新书《中国走向全球:不完全大国》中指出,尽管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就,中国仅仅成功地成为全球事务的参与者,而不是全球大国。因此,只能说中国是“不完全”大国。
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家沈大伟2月13日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介绍了他的新书。他并未侧重中国的“垂直”崛起,即国内生产总值激增,以及增加军费的复杂形势,而是更多地谈论中国向世界其他地区“横向”影响力的扩张。沈大伟分析了中国当前在全球五个向量方面的表现:外交、全球治理、经济、文化和安全。
中国已在大多数方面扩大了影响力:中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及可能是最大的贸易国家,在大多数全球多边论坛中坐在主桌,其官方媒体正在海外建立新的分站,还有中国首艘航母刚刚下水,从而带领其海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深入西太平洋地区。但是,根据沈大伟的观点,中国政府沿着这些线路所做的一切努力获得的真正实力十分微小。
从表面来看,沈大伟的结论并非没有根据。中国有几个真正的朋友,但在世界上依然是一个“孤独的国家”。中国在东中国海与南中国海愈加强硬,使得其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在邻近地区取得的外交成果降回原先水平,即使是在中国通过大量投资快速获得新朋友的非洲和拉美国家,前景也变得不那么乐观。
沈大伟最有趣的论据之一是,尽管中国的经济统计数据值得钦佩,但其“跨国”公司的国际品牌盛誉非常糟糕,打入海外市场的整体追踪记录非常糟糕,令人质疑中国企业部门是否真的是尽责的全球商业参与者。
沈大伟承认,中国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其实力有可能增加。在本书的问答章节中,沈大伟解释为何中国迄今为止未能成功将其潜力转化为实力。他认为中国精英们对于中国在世界的身份和应当代表的价值观存在很大的分歧。共识的缺乏几乎毫无掩饰,自身利益的定义狭窄,这将不可避免地引发其他国际事务参与者的反对。